东北网2月2日讯(曲峰记者杜筱)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切实做好中医药系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推动形成中西医协同发力的防控机制,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中医药省级专家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结合我省确诊病例病情变化情况,讨论拟定了《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此方案仅供参考,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辨证并及时调整用药及处方;非中医背景的医师不推荐使用本方案的处方。本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可联系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医*处。
附件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在反复研究多例确诊病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对本病的预防和对症治疗,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疾病特点
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约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这与SARS有很大不同。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患者,多数病例均有与武汉市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人群普遍易感,已出现聚集性病例,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的唯一首发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眼科症状、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均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部分流行病学患者自身症状不明显,但有较强传染性,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3.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采集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核酸。
4.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二、医护人员防护
发现观察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的原则,采取飞沫预防+接触预防相结合,在各环节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及消*隔离工作,要做到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病历发现、报告和处置。防护用品的使用可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75号)执行。
三、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目前了解的本病的发病特点和传变规律以及武汉当地的气候特点,新型冠状病*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瘟”的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之邪”致病,其病机特点为湿邪瘀阻。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分为以下五型:
1.湿温郁肺证。低热或无发热,咳嗽,咯痰,咽痛,倦怠乏力,或胸闷、脘痞、腹胀,或呕恶,纳少,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浮缓。
治疗原则:化湿解*,宣肺透邪。
建议方药:三仁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杏仁10g,白豆蔻15g,姜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生薏苡仁20g,通草15g,藿香15g,厚朴15g,白术15g,土茯苓20g,竹叶15g,芦根15g,生姜10g,甘草10g。
2.痰热壅肺证。高热,咳嗽,咯*痰,咽痛,严重伴喘,胸闷痛,汗出,口渴,手足逆冷,舌质淡红,苔薄*或*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肺解*泻热,化痰止咳平喘。
建议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
麻*9g,杏仁10g,生石膏30-50g,甘草10g,浙贝母15g,瓜蒌15g,*芩15g,桔梗15g,枳壳15g,茯苓20g,葶苈子15g,鱼腥草30g,白术15g,苍术15g,陈皮10g,清半夏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
中药制剂推荐:痰热清注射液,热*宁注射液,复方金银花颗粒,双*连口服液,双*连注射液,双*连粉针,复方芩兰口服液。
中药院内制剂:金石清瘟解*口服液(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银连清瘟解*口服液(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麻芩止咳糖浆(黑龙江省中医院制),抗支糖浆(黑龙江中医院制)等。
3.邪*闭肺证。发热,入夜尤甚,喘促,呼吸困难,咳嗽,咯*痰或铁锈色泡沫痰,胸胁痛,口唇紫绀,舌质淡紫或降紫,苔*腻,脉弦滑数。
治疗原则:清气凉血解*,活血化瘀通络。
建议方药:清瘟败*饮合解*活血汤加减:
水牛角30g,生地15g,*芩15g,丹皮15g,生石膏30-50g,栀子10g,玄参15g,浙贝母15g,连翘15g,知母15g,桔梗15g,丹参15g,桃仁15g,地龙15g,川芎15g,太子参15g,甘草10g。
4.邪*蒙窍证。发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喘促。舌质紫绛,苔*而燥,脉浮。
治疗原则:清热解*,豁痰开窍。
建议方药:紫雪丹或至宝丹,安宫牛*丸,苏合香丸酌情选用。
出现内闭外脱之证时,中药制剂可选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5.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汗出热退,或低热,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口渴,舌质红,苔*燥或少苔,脉浮数或虚数。
治疗原则: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建议方药:竹叶石膏汤合清燥救肺汤等加减:
竹叶15g,石膏20g,太子参15g,麦冬20g,半夏10g,枇杷叶15g,玉竹15g,玄参15g,杏仁10g,甘草10g。
中药院内制剂:百部止咳糖浆(黑龙江中医院制)等。
四、中医预防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或内伏膜原,表里分传,传变迅速。《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在使用常规预防方法的同时,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提前口服“益气固表,清瘟解*”的中药方剂可避免疫疠之邪的侵入和传变,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一)代茶饮方
1.基础方:佩兰6g、苏叶6g、大青叶6g、苍术6g、生姜2片、大枣3个。
2.老年人、儿童等平素体弱者:*芪10g、防风6g、金银花6g、芦根6g、麦冬6g、苍术6g、大枣3个。
3.素体健硕者:金银花9g、苍术6g、芦根6g、大青叶6g、藿香6g、大枣3个。
(二)不同体质方
1.老年人适用:生*芪15g、金银花10g、连翘10g、白蔻仁10g、瓜蒌15g、丹参15g、生甘草5g。
水煎服日1剂日2次口服每次ml
2.儿童适用:太子参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挂金灯5g、麦冬5g、生甘草5g
水煎服日1剂日2次口服每次ml(6岁儿童标准)
3.老年人与儿童通用:太子参15g、白块苓15g、炒白术10g、生甘草5g、双花10g、老连翘10g、广陈皮15g、白桔梗10g
水煎每次毫升每日2次口服
儿童用量:婴儿期(6月-1岁)每次1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幼儿期(1-3+岁)每次2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学龄前期(4-7+岁)每次3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学龄期(8-14岁)每次40毫升每日4次口服
注: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4.成年人、素体健硕者
建议方药一: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白术15g、佩兰10g、桑叶10g、桔梗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剂日2次口服每次ml
建议方药二:生*芪15g、炒白术10g、汉防风10g、金银花10g、川厚朴10g、老连翘10g、炙甘草5g
水煎每次毫升每日2次口服
注:特殊情况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