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水*的治法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的区别
1
昨天写了一篇
补脾阳的三重境界
文章底下有留言
好问题。
有许多中医一辈子也搞不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没有能量的水,叫水*,停留在身体里为非作歹。
中医叫痰饮,比较稠的,叫痰,比较稀的,叫饮。
一般市面上的中医用些二陈汤之类的,理气化痰,聊表心意。
停在肺里的,四肢的。
张仲景用小青龙汤
停在中焦,就是脾胃这一块呢?
你前面不是讲了有补脾阳的药吗?
用那些方子就行了。
好比下雨,下个小雨,雷阵雨,这个土壤就会把它吸收掉,储存起来。
用点厚朴、苍术,这一类补脾阳的方子,疏松一下土壤,把这个水*吸收掉。
2
连着下了一个月的连阴雨,就是98年的长江抗洪了。
洪水泛滥。
性质就变了,以前叫脾湿,现在叫痰饮。
以前叫媳妇,现在叫婆婆。
用补脾阳药,就弱了,要用苓桂术甘汤,去痰饮。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
怎么判断呢?
因为中焦有痰饮,胃里边有水,要往上顶。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痰饮阻滞气机的运转,人猛的一起身,血液跟不上去,脑袋里缺乏氧气,就会头晕目眩。
从脉象看,身体有这么多水*,阳气被死死的压制,会“脉沉紧”
从舌苔上看,水*进入了舌头,就是肥肥白白滑滑的舌头。
痰饮聚在中焦的,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呢,是去水*的主力。
我以前写过。
岳美中教授用一味茯苓饮治疗脱发的医案——中医秘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