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来临,中暑事件频频发生,近日泸州的气温居高不下,不久前有网友爆料称,在泸州市纳溪区的高速服务区,一辆大货车长时间在烈日下遭暴晒,而车上的司机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亡...
酷暑来临,中暑事件频频发生,如果中暑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救治,那么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意外的发生。
首先要让大家对中暑这一症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选择、果断采取措施。
了解中暑
中暑判定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日常生活中,中暑病死率可高达20%-70%,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需要积极防治中暑。
环境因素
中暑多易在高温、高湿、风速小的环境下发生。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最易发生中暑。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容易发生中暑。
自身因素
容易中暑的体质大多数为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也容易中暑,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痱子以及服用抗抑郁药物等等,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重要因素。
中暑“三大类别”
先兆中暑
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存在障碍,体温通常低于37.5摄氏度,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
轻度中暑进一步加重,出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摄氏度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继续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昏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快、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中暑急救细则
转移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诊治。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tips
中暑防治药物: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口服补液盐、菊花茶、风油精、清凉油。
几种常用药的使用区别:
藿香正气水
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作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热夹湿造成的轻度中暑。所谓暑湿,指夏天暴雨之后的闷热天气,或者长时间的“桑拿天”。这时环境湿度往往超过60%,人们会觉得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用藿香正气比较合适。
十滴水(软胶囊)
成分:樟脑、干姜、大*、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口服,一次1-2粒,儿童酌减。
作用: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饮食宜清淡;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
人丹
成分: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口服或含服,一次4-8粒。
作用: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由烈日曝晒引起的中暑服用人丹效果尤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轻微中暑症状时,立即口服8粒,症状较重时多服几粒,也可将人丹放在舌头下面含服,可很快见效。人丹虽然是纯中药,但不能随意乱用,因它含有朱砂,故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另外婴幼儿及儿童也不宜服用。
上述药物仅适用于轻症中暑病人,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例如大量出汗失水、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医院进行急救,不能耽搁,此时可以先给患者服用一些清开灵口服液(冲剂、胶囊)或安宫牛*丸急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