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佛教通史上065禅宗屈
TUhjnbcbe - 2023/10/6 18:30:00
北京皮炎医院地图 http://m.39.net/news/a_8582948.html

佛教通史(上)系列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

群友团队名单如下:

、周志华、恒审、兰花草、双林居士、王增惠、厚朴、陈贞云、Edward、MI8

导图由制作提供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10-9

屈曲直-大通神秀

中国佛教诸宗的形成,需要具备内外许多条件!但是,单纯的外部条件,有核心的一条儿,就是——是否得到了皇权国家的扶植和承认。

神龙二年,就是——公元年,神秀坐化,约一百岁,赐号为“大通”。当时唐皇室参与了丧事,极尽奢华!其弘忍的师门立即就声价百倍。

神秀死之后,中宗、睿宗两朝又持续地招老安、玄赜进京。到神秀的弟子辈,如普寂、义福也都作了国师。神秀这一支所传的禅法就上升成为唐朝的官禅,而达摩法系也被公认为正宗所在……就是神秀这一支。

一直到安史之乱……约五十多年,神秀的这个北宗禅,一直在禅思潮中占据统治地位!分界点呢,就是安史之乱……这之前,一直是北宗来把持。

至于禅宗的南宗方面呢,他们一贯就把神秀当作抨击的对象,因为砍旗嘛……这个,擒贼先擒王!所以,一贯是抨击神秀。所以,后来对神秀的描述啊……污蔑啊大于事实。

神秀本人一生,他的经历很多!所学驳杂,思想前后不一……因为,他是五十多岁才拜弘忍为师,七十多岁才出家。

武则天曾经问过神秀说——所传之法,谁家宗旨?就是问神秀——你所传的,谁家宗旨?

神秀说——蕲州东山法门。

然后,又问他——依何典?

回答说——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

武则天就说——若论修道,更不过东山法门。

所以,就是这一组对话,把神秀定成了弘忍的门人。实际上,神秀是弘忍的师弟……相当于弘忍的师弟,他并没有从弘忍这儿学很多东西,他见弘忍的时候儿,他的学理系统已经成型了。实际上,通过神秀向唐王朝的这种表白,我们也知道——实际,唐欣赏的是那个大乘禅“文殊般若”的“一行三昧”。

神秀,他的禅理是用“体”、“用”这组关系,去贯穿行禅的全部过程,并且教授学徒。我们谈过——用“体”、“用”这组范畴来组织佛教的理论,这是始于《大乘起信论》的,就是……净觉他们那个时候儿就开始编这套《大乘起信论》,整个儿用“体”、“用”重新规范了它。

所谓“体”是指“一心本觉”……一心的本觉,就是指——诸佛的法身;所谓“用”是指——从不觉,去回归本觉的一切智能功德,是众生能够接受佛教,自觉修行的内在依据。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啊,活在一个纷乱的世界里,能够安心地不动……能够安心不动,而又去度化一切众生……那,这就是“解脱”!就是佛!

众所周知——宋朝以后的禅宗,“见性成佛”这个词是一个口头禅。但是,在唐朝神秀的这个时代,还没有“见性成佛”这个词!为什么呢?因为“见性”仅仅是入定的一种法门,当时念佛只是用作净心的手段。虽然“见性”比入定、比念佛更理论化,但是,它还没有走到“见性成佛”的这个口号阶段。

神秀的遗嘱只有呢,三个字……这个值得一说!因为,他的遗嘱基本就可以说明他的行禅的全部核心!他的遗嘱是三个字——屈、曲、直。第一个“屈”,是“屈”……嗯,什么“屈”呢?就是……嗯,还不是弯曲的“曲”;第二个字是弯曲的“曲”;第三个字是“直”。“屈”就是——啫……也是念“屈”吧!

“屈、曲、直”它是出自《大智度论》里,说——蛇形性曲,入筒即直,三昧制心,亦复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蛇,它是弯曲着走路的,说明这是它的本性。但是,它入了竹筒以后就变直了。“三昧制心”,就是——大乘禅,它的禅法制心就跟这个竹筒对于蛇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你的本性是弯曲的,但是“三昧”就把你……象竹筒一样,把你给制直了。

所以,神秀的遗嘱就是三个字——“屈、曲、直”。这说明神秀,他终生的禅业就集中在两点上——制心和息乱。其它,象——念佛、净心、(观身)看心、五事见性(一行三昧的的“五事方便”)……这一些,全部都是为了制心,或者说“安心”这个中心任务服务的。

此外,在《楞伽师资记》这本儿书,记载了神秀很多故事!我们说……不叫“故事”啊,应该叫“语录”!因为这个“故事体”有一个专门的词了,就叫“语录”。

比如说——“汝闻打钟声,打时有,未打时有,声是何声”……什么意思呢?你寺庙里打钟,打的一瞬间有,但是你现在没打它,这个钟声仍然有,那这个钟声是何声?当时啊……对这个科学不了解,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直接观察来问问题。

还有一个,说“芥子入须弥,须弥入芥子”——就是说,一个小芝麻里,就可以扔进须弥山里头,但整个须弥山也可以装到一个小芝麻里头。

还有一个,叫作——有无边身菩萨从东方来。菩萨身既无边,更云何从东方来,何故不从西方来?

这其实……这三条语录,我本身在做讲义的时候儿啊,都作了解释,后来我想了一想呢……就是——我的解释也未必是对的,所以我就把语录给大家说一下儿。关于它到底是怎么解释的呢?就各自……就是,同学们自己想。因为我觉得——我的解释呢,都是从这个……一些佛学家的资料里来的,但是,我感觉呢……啫,解释得很牵强,只能算对付得过去。

因为“语录”这种形式呢,听完了之后的感受都在个人内心。比如说啊——“汝闻打钟声,打时有,未打时有,声是何声”?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呢?呐,我……我给大家讲一下儿我看的这个,这个佛学家们的这个资料啊……啫,这个他们的解释是说这个“见闻觉知”……什么叫见闻觉知?就是——你听到的这个钟声,同“诸法自性”……诸法自性是什么呢?就是——钟能发出声音的这个自性,是对立起来的!说明——世俗认识不可能把握自体的真知,从而“认识”必然是虚妄的,见闻的对象也一定是空幻——这是佛学家对这个的解释。

但,我不太……就是,我……我只能这么理解,因为我们科学进步到今天啊,我们基本上能理解说——为什么打钟的时候有,没打的时候声音还有?我们有科学的解释。但当时没有科学的解释,只能用直觉来解释。所以,他就解释——这是一个世俗认识与事物真知之间的矛盾!进而推导出——认识是虚妄的。我们现在看,就等于——它这个……实际举的例子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认为——他这个推导也是错误的。但当时,他们认为例子的本体是对的,对吧……

然后,我们再说另一个典故,就是——“芥子入须弥,须弥入芥子”。呐,这个……根据……因为我们知道啊,这个……禅宗在这个时候儿引入了很多华严宗的东西,就根据华严宗这个解释啊——须弥山装到芥子里,说明“理事圆融”、“事事无碍”!说明——通过“理”的一般性,可以消除一些个别上的差异性。他们认为这是这种解释。我觉得——这个不能说牵强啊……反正我觉得,嗯……我们只能说——它是按华严宗的这个“理事无碍”的理论来解释的。就是,听完了这个……这个语录。

象另一个语录是说——有无边身菩萨从东方来,菩萨身既无边,更云何东方,何故不从西方来。就是说……这你看——无边身菩萨,那……怎么是东?怎么是西呢?他们就在讲……就是,也是这个佛教专家就解释,是说——这两个……两组矛盾,一个是无边——表示体形;一个是东方——是表示方位。就是……这种既矛盾、又不对立,然后二者可以协调……所以我感觉这三个语录的解释,用现在的角度看都比较牵强!我开始作了准备想展开讲……所以,我就不展开讲了,只把神秀的这三个语录啊给大家说一下,其实里头有很多条!这三条是比较出名的。

神秀的这种禅语,尤其是这种……嗯,随时随地触景而发……就说的这种语录,在整个儿佛教史的弘法史啊,是一大创造!以前没有。以前的佛教弘法呢,就两种形式:一种呢,就是义学家的讲经……开坛讲经;还有一种呢,就阿毗昙式的,就——主客辩论!就是——我问你答、我问你答……要不然,就是讲经。

所以,语录……可以说——神秀发明的这种语录,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开始说——这象一个小故事,后来它就被确立……这种小故事就被确立下来了,就叫——语录体。语录体的发端就来自于《楞伽师资记》这本儿书!从此以后,语录体就普遍地被用于来讲佛教的义理。

我们要知道啊……藏传佛教,或者以前的就是……佛教,大家用的都是经书的形式去讲义理。但是,从这个神秀开始,就开始用语录的形式去讲义理。这种语录的形式讲义理,它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禅宗的后辈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在禅宗的后辈里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言下便悟”!什么意思?你说完我就悟了。这种事情在后来的大师里有很多,就是,一听到……我们回头会讲一个弘忍的故事——就是……他一出门,一喊他……一喊他……哦!他一下儿就悟了!所以说——这种语录体就会使禅宗的这种“顿悟”得到一个支持!你怎么顿悟?就是语录体下面的“言下便悟”。你顿悟了!

这种顿悟模式……或者说——这种“言下便悟”的模式,其渊源就要追溯到净觉写的这本儿书——《楞伽师资记》。可以说——语录体的出现,不仅是佛教传教方法上的改革,它甚至也可是说——是“禅”这个观念……这个概念的重大变化!

神秀死了以后呢……就身价就更高啦!尤其他是一百多岁死的……他的弟子呢,就是遍及两京,而且都受到当时帝王的礼遇,声名一时啊……成为禅宗一时之盛!他著名的弟子——净觉,曾经写过他著名的四大弟子,后来都成为他的继承人,都做过国师。这四个人是谁呢?普寂、敬贤、义福、惠福。这个四个人都是法字辈儿的,就是……天下称这四个法师有……当时有一个专门的偈语,这四个法师,象……嗯,普寂叫净山……哦,法山!一个叫法山,一个叫法海、一个叫法镜、一个叫法灯。当时天下管这四大这个禅师叫什么呢?叫——法山净、法海清、法镜朗、法灯明。所以说——当时他们已经这个……炙手可热!唐中宗的时候儿,普寂还被皇上钦定为释家正宗!这……释家正宗就是普寂——就是神秀这个弟子……神秀嫡传!

死后……神秀死后四十年之间,可以说北禅……就是,我们又管他们叫“京派禅师”……因为当时的“京”不是北京啊……是洛阳和长安!两京是指——洛阳和长安。两京“京派禅师”的当然领袖,就……神秀嫡传是全国当然领袖。

而……这个,我们谈的玄赜、净觉,他们专门强调说——他们的传经,来自于先祖持有的“楞伽”为心要。但是我们知道啊……从净觉以后,这个楞伽宗和禅宗就合流了……基本上就合流了!净觉完了就消失了。然后,普寂就又给禅宗添了一本儿经,叫《思益经》。这是官禅,就是……典型的“京派禅”是官禅!他们的这一套传法体系,就是——《楞伽经》、《思益经》。

相反的是呢……就是说——虽然神秀……他们是嫡传,但相反的是——嵩山禅系……我们第一个讲的五祖弘忍出来的第一个禅系,就是法如的嵩山禅系,和后来在嵩山的老安禅系,他们就不谈经典……他们没有经!他们跟弘忍一样,就不传经!最多就引用一下儿慧远的一个“经序”……就,慧远那个“经序”叫“禅经序”。他们……法如和老安的概念,还在慧远的那种“无思无为”的禅观念里。

刨掉神秀、老安、法如、玄赜这几个……这个,比较有名的大师之外,五祖弘忍还有其他几个徒弟,后来也都是一派宗师!我们泛泛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儿:

比如说——弘忍,他有一个弟子,叫智诜。他呢,就到了四川……十三岁就到了四川,而且他的经历非常地好!他到四川的时候,唐僧……就是,玄奘法师正好在四川学那个摄论、学十地经论呢……所以,他先跟着唐僧学过经,后来又投到弘忍门下。这个智诜,就是后来著名的叫作“资州禅系”的创始人,因为他住资州(今四川资中)德纯寺。

然后,智诜他传了一个弟子,叫唐和尚;唐和尚又传了一个弟子,叫金和尚。这个金和尚,后面我会给大家讲一下儿……就是成都净泉(众)寺的金和尚,又叫——无相禅师。他本人……一听这姓儿,你就知道——他是个朝鲜人,而这个朝鲜人又传了一个著名的中国僧人,叫——无住。后来这一伙人,就形成了中唐时期,特别有名在四川……就是以四川为基地,特别有名的,叫作——净泉(众)保唐禅系。

还有一支后来消失的禅系,然后呢……但当时很有名,叫——南山念佛门。在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里专门提过这一派,叫——南山念佛门。据说——它的创始人也是弘忍门徒!就是,弘忍还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徒弟,叫——宣什。他的禅系非常简单,叫什么呢?叫——藉传香而存佛。什么意思?他不太重视这个佛理啊……译经,他认为——这都……嗯,讲的东西……就是我们说的“通过语言能把握的真理”,他……他都看不上!而且呢,关于“内观”他也看不上!

它有点儿象戒律……藉传香而存佛,什么叫传香?传香其实就是——集众礼拜仪式……就是如何礼忏啊?如何做……就是,举行各种的仪式啊……他特别重视这个……这个,这个戒律这种仪式、上香这种仪式。

这个“念佛门”我们特别要提到,因为它叫——南山念佛门。他发明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念佛方式,但这种念佛方式又被禅宗吸收。它实际……南山念佛门是禅宗的旁系,我们刚才谈的净泉(众)保唐禅系也是禅宗的旁系。这个南山念佛门作为旁系,它留下来的,一个是上香啊……这一系列的法事的忏悔仪式。我们将来会专门去讲“忏事”,这是很大的一套东西。

他发明的一种念佛仪式,叫作“一字念佛”,就是——先……这个,引声高念,然后呢……渐渐就没声儿了,然后渐渐呢……声音又一点、一点放大,然后又没声儿了。然后,他们管这个方式,就是……先大声儿,然后悄悄地没声儿,然后小声儿,一点儿、一点儿悠远,最后又没声儿……他们认为这叫“送佛至意”!就是通过念佛把这个意念传到心里……意念由粗及细又送至心里。他们有一个叫作这个……有一个……这个,南山念佛门有一句话,就是后来我们在“一代宗师”里也有,叫作……嗯,这个念念存想……就是叫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基本上南山念佛门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它叫——念念存想。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通史上065禅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