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爱吃的“来禽”是什么水果?
王羲之《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宋林椿《果熟来禽图》
元钱选《林檎图》款识:盘簇花红实,南熏更可人。谓云能敌暑,色映绿醪斟。吴兴钱选舜举画并题
钱选《来禽栀子图》中的来禽花
来禽,是书圣王羲之最爱吃的水果之一。它汁多味甜,又称“蜜果”。古人云:“此果味甜,能来众禽于林,故有林檎、来禽之名。”但现在很难确定它到底是什么水果,我们只能从前人的描绘中欣赏这种古代佳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葵
王羲之爱种果树来禽是其中之一
王羲之爱鹅,可谓家喻户晓,但王羲之爱种果树,却鲜有人知。据《晋书》记载,王羲之晚年优游无事,在家修植桑果,每逢果树开花结果,便“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王羲之在《十七帖》中的《胡桃帖》中也说:“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
“笃喜种果”的王羲之,除种植当地常见的果树外,还广求天下佳果种苗,尝试移植栽培。他曾写信给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求他寄一些珍稀果树的种子来,在自家的果园里种植。《十七帖》中的《胡桃帖》和《来禽帖》,便是此类书信。在《胡桃帖》中,王羲之说:“足下所疏,云此佳果,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而在《来禽帖》中,他还特地提醒周抚:“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意思是,您寄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的种子来,最好用布袋装着,如果封在匣子里,种下去往往不能发芽。
可见王羲之对胡桃、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这几种水果都非常喜欢。这几种水果中,胡桃(即核桃)和樱桃都是现代人所熟知的。青李,是李子的一种。日给藤,即日给,有人说是藤本植物,李时珍则认为有可能是柰。来禽,这个名称有点怪,看起来并不像水果名。而它的真实面貌,也有点模糊不清,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
因名目繁多真面目越来越模糊
来禽,在古代是“林檎”的别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云:“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柰……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宋洪玉父也认为:“此果味甜,能来众禽于林,故有林檎、来禽之名。”“赤柰”即赤色的“柰”,而“柰”是中国本土苹果最早的称呼。在古代文献中,早在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出现了“楟柰厚朴”的记载,扬雄的《蜀都赋》中也提及“杜樼栗柰”。学者多认为,这两篇赋中的“柰”,是指从新疆传来的绵苹果。这种苹果的果肉绵软易烂,不像现在我们常吃的西洋苹果那么清脆。
柰的品种也有不少,据《西京杂记》《三辅*图》等书记载,西汉时上林苑已栽植有白柰、紫柰、绿柰三种,到魏晋时期,又出现了赤柰、青柰、冬柰等品种,新疆、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其主要产地。而《广志》所说的林檎,样子像赤柰,但颜色偏黑,故又名“黑柰”。查阅史料,林檎的栽培历史也相当悠久,大约与柰同时。《西京杂记》称汉武帝修建上林苑时,“群臣各献名果异树,有林檎十株”。《蜀都赋》在提及“杜樼栗李”后,接着又说“扶林檎,……英络其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记载证明西汉时人们已经把柰和林檎区别开来。
两汉时期,林檎的产地主要在陕西、甘肃、四川一带。至魏晋时期,林檎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南方,王羲之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通过移植尝到了来禽的美味。到了宋代,林檎出现了很多新品种。据周师厚《洛阳花木记》记载:“林檎之别有六:蜜林檎、花红林檎、水林檎、金林檎、棵林檎、转身林檎。”而杭州一带的人习惯称林檎为“花红”,此外,林檎还有“蜜果”“文林郎果”“冷金丹”等别名。明清以降,林檎的变种更多,如山东有甘、酢两种林檎,此外还有红子、秋子、槟子、半夏果子、冬果、沙果等品种。在广东,珠三角一带则把凤眼果称为林檎,而潮汕人口中的林檎,实际上是指番荔枝。由于名目繁多,使古代林檎的真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
林檎花在古代相当有名
上文说过,古代的林檎,形似柰却非柰,在西汉时人们已将二者区别开来。南朝陶弘景说:”林檎相似(柰)而小。”五代南唐人陈仕良曾将柰、林檎及楸子三种相类似的植物进行对比,他说:“此有三种:‘大长者为柰,圆者林檎,小者味涩为梣,秋熟,一名楸子。’”均表明古代林檎的果实比柰小,为圆形。李时珍也说:“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又说:“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也。其味酢者,即楸子也。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黑色者似紫柰,有冬月再实者。”
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则认为,林檎有可能是柰树与其他果树的嫁接杂交品种。他说:“(林檎)生渤海间,以柰树搏接。”这种观点得到现代学者的认同,有学者认为,古代林檎可能是绵苹果与山荆子的杂交后代,林檎与山荆子再杂交就产生了楸子。此外,《群芳谱》还描述了林檎的花期、花色和果期:“二月开粉红花。”其果实则于“六七月熟。”
林檎花在古代还相当有名。在《花经》中,它位列“四品六命”,品级比桃花、海棠、凌霄、山茶等还高。《三柳轩杂识》称它为“靓客”,其花姿的美丽可见一斑。在唐代,林檎花又名“月临花”。元稹有《月临花》诗云:“凌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镜均娇面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形容林檎花如朦胧月影、姑峰霞雪、少女粉面。郑谷的《水林檎花》诗,用“笑拟春无力,妆浓酒渐醺”形容林檎的花姿和花色。宋人陈与义的《来禽花》诗,描写来禽花“昨夜胭脂今日雪”,透露出来禽花初开时是粉红,至盛开时花色转为白色。
要了解林檎的真面目离不开写实花鸟画
文字的描述和诗歌的形容即使再准确再传神,依然是抽象的。要了解林檎的真面目,无论是林檎果和林檎花,还是离不开古代的写实花鸟画。宋代画家林椿有一幅《果熟来禽图》,图中枝叶果实的阴阳向背、鸟的结构姿态,都描绘得非常准确,画面静中有动,生趣十足。图中的小鸟,是棕头鸦雀。图中的林檎,树叶已泛*,果实已熟透,都有被虫子蚀咬过的痕迹。从图中可以看出,林檎果有点像苹果。另一幅较写实的林檎果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钱选的《林檎图》。图中的林檎果,为圆形,青中带红,尚未熟透。
至于林檎花的模样,可从钱选的《来禽栀子图》和《八花图》中找到真实的写照。这两幅图中的林禽花,有极高的相似度,其形态几乎一模一样,画法也一样,非常写实。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禽花的花苞是粉红的,盛开后,花开五瓣,花色变为白中带粉或纯白,与陈与义“昨夜胭脂今日雪”的描述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