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它的性辛温有*,所以历代都非常重视它的炮制。综观历代医书,对于半夏,传统的炮制方法很多,用于炮制的辅料也很多,有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麻油、甘草、石灰、皮硝等。该文对其炮制历史、传统炮制理论和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科学继承祖国的医药遗产,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半夏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
古往今来,先人都非常重视*药的炮制。每代都有较好的除*方法及炮制效果论述。神农本草经很早就记载:「药物...有无*..适可而止。」所以,中药内服*药,必须严格依法炮制,以达到消除或减少*药或*副作用的目的,从而确保用药安全,
提高疗效的双重效应中成药半夏有辛散消痞,化痰止咳,与胃降逆,生用外治痈肿痰核等功效,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在中医临床上应用非常灵活。在所组成的方方正正中,不同炮制品起着不同的治疗作用,广泛用于各种疾病。中医药物治疗的显著特点和优势。《灵枢邪客篇》说:“今朝厥气客于五脏,则卫气独守其外,而行于阳,不能入阴,而行于阳,则阳气盛,则阳气陷,不能入阴,则阴虚不能见。一剂半夏汤,阴阳已通,其已卧至。”其中半夏汤药仅二味(即治半夏五合,秫米-升),治半夏即有祛邪、降逆、辛温通阳之功效,对邪气内阻、营卫不利,阴阳失调之失眠证确实有效。两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大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姜泻心汤,茯苓白半夏、半夏厚朴汤等方,对各种病症的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说是辨证论治,随证用药的典范。其所创制的小半夏汤已有呕之祖。根据统计,《伤寒论》中用半夏43方,其中内服37方,外用6方,在仲景方中半夏的出现频率较高,足见当时半夏的用途和效力十分重要。此后“丹溪心法”有“治湿痰急,止心痛,半粒不拘多少,以香油煎为末,梧桐粥,每服三、五十丸,下姜汤。”陈修园的《时方妙用》有“眉棱方痛,粒六钱,姜三片,水煎五分服,香散散”之说。《本草纲目》指出:“痰分之病,以半夏为主,燥燥为曲。治湿痰以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白矾汤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以上资料均表明,采用不同的辅料炮制半夏,不仅能有效地消除或降低半夏的*性,而且大大增强其疗效。近代采用白矾、生姜、石灰、甘草等辅料炮制半夏,有清夏、生姜半夏之分。清半夏与白矾同制,长于祛痰化饮,凡诸痰病饮皆选之;姜半夏与姜矾同制,长于降逆止呕,临床多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常之吐泻;法半夏与姜矾同制,长于降逆止呕,临床多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常之吐泻;法半夏与甘草、石灰同制,偏于寒症痰饮喘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