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古代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本证由七情郁结,痰气交阻所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主运化转输水津,肺司通调水道之职。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气相搏阻于咽喉,则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胸中气机不畅,则见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均为气滞痰凝之证。治宜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君药-半夏: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
臣药-厚朴: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为臣药。
半夏、厚朴:二药相合,化痰结,降逆气,痰气并治。
佐药-茯苓、生姜、苏叶: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本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气顺则痰消结散,痰化则气行郁开。痰气并治,行中有降。
本方为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的代表方。以咽中如有物阻,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张奚亭乃眷,喉中梗梗有肉如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鼻塞头晕,耳常啾啾不安,汗出如雨,心惊胆怯,不敢出门,稍见风即遍身疼、小腹时疼、小水淋涩而疼。脉两寸皆短,两关滑大,右关尤搏指,此梅核气症也。以半夏四钱,厚朴一钱,紫苏叶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三分,姜三片。水煎,食后服。每用此汤调理多效。(《赤水玄珠》)
按:本案喉生梗梗有肉如“炙脔”,即梅核气也。“脉两关滑大”,痰气交结所致无疑。治以半夏厚朴汤,使痰气郁证解除,则诸症皆安。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