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http://pf.39.net/bdfyy/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气短一证,有虚有实,第一个病例治以补气益阴、调理营卫;第二个病例温心肺肾之阳,宣通脾胃,化痰祛湿;第三个病例补心肺之阳,调畅气机。学学辨证思路,同时学习张锡纯老先生的方子:理饮汤。(编辑/千诚)
同病不同证治疗气短
作者/张红跃
病例一
李某,女,47岁,年5月20日就诊,心慌,气短半年余,并伴有乏力,近半月来感身体沉重、麻木,并感觉口苦无味,脉沉弦,舌质淡红,苔薄*。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病人口苦无味,乏力用小柴胡汤,乏力、身体沉重、麻木,说明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心慌、气短、苔薄*,用生脉饮益气养阴。
方药:*参30g,柴胡40g,*芩15g,半夏18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干姜6g,麦冬15g,辽五味10g,大枣6枚,炒山楂15g,茯苓15g。七付。
年6月15日复诊,服药三天后感觉压气减轻了很多,现在基本没有气短现象,也比以前有力气了,她妹妹也气短想让我看看。
病例二
李某某,女,38岁,胸闷、气短三个月,每天早上到中午和正常人一样,从下午三点开始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晚上睡觉前最明显,平素心情郁闷,脉弦细,舌质淡红苔白腻,大便不利,偏干。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方药:*参30g,炙甘草15g,白术20g,干姜9g,杏仁15g,茯苓30g,陈皮15g,枳实10g,瓜蒌30g,大枣5枚,姜半夏15g,*连3g。
分析:病人平素乏力、气短,故用人参汤建立中焦之气;心情郁闷,气结在胸中,故用茯苓杏仁汤合橘枳姜汤;大便不利,生气引起胸闷,用小陷胸汤。
年6月22日复诊说服上药后感觉略微减轻不明显,仔细把脉,脉沉弦略迟缓,自述每天早晨起来时感觉咽喉有痰不利,吐出痰白粘腻,舌质淡红苔白腻,每次月经来时感觉少腹凉,压气遇到阴雨天也加重,是理饮汤证?
理饮汤是张锡纯老先生的方子,主治: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脉弦迟细弱,是从苓桂术甘汤合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因咽喉不利加*附子。
方药:茯苓15g,炙甘草6g,白术20g,干姜25g(打碎),陈皮7.5g,白芍10g,*附片10g,川厚朴7.5g,桂枝10g,泽泻30g。
服药同时建议跑步,有氧运动。
今天复诊(年7月2日):药喝三付后,症状大轻,从来没有感觉全身这么轻松的,并且坚持早上跑三公里,大便也通利了,不粘马桶。脉弦而有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没有那么腻了,又开七付巩固治疗。
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用厚朴,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用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用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僭,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加*附片温肾阳也治咽喉不利(虚寒型),小青龙汤方证中有一句“若噎者,去麻*,加附子一枚炮。”故加附子。
病例三
师某某,女,33岁,年6月26日就诊,患者气短、乏力、头晕有半年余,面色?白,颈项强直(有颈椎病),咽喉不利(慢性咽炎三年多,这种情况一直都有),平时白带多,质稀略*,月经量少,经期正常,末次月经年6月13日—年6月18日,量小,色暗红,来时少腹凉痛,脉沉弦略细,舌质淡红,苔*白略腻。
方药:茯苓30g,桂枝15g,白术15g,炙甘草10g,厚朴12g,陈皮10g,*参50g,干姜9g,枳实10g,杏仁15g,葛根30g,白芍15g。七付。
年7月3日复诊,从前天开始压气减轻好多,面色略红润,白带正常了,唯感咽喉不利明显,咽喉吐出*稠痰,平时容易上火,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
方药:白僵虫10g,蝉蜕6g,桂枝15g,茯苓12g,白术20g,厚朴10g,陈皮10g,干姜15g,枳实10g,杏仁15g,葛根30g,炙甘草10g,白芍15g。七付,水煎服。
总结
以上三个病例均是治疗气短,第一个以补气益阴、调理营卫为主治疗;
第二个以温心肺肾之阳,宣通脾胃,化痰祛湿,是湿邪去而阳气升,正如张锡纯所说“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惟心肺阳虚,不能如丽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则痰饮生矣。痰饮既生,日积月累,郁满上焦则作闷,渍满肺窍则作喘,阻遏心肺阳气,不能四布则作热。”
第三个病例属于心肺阳虚,并伴有气机不畅,用理饮汤合杏仁茯苓甘草汤合橘枳姜汤加减治疗,咽喉不利有*稠痰加升降散利咽喉。
通过以上这三个病例,我深深地感到中医治病是方证对应,而不是方症对应!只有证机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药效迅捷。另外脉象在诊治过程中尤为重要!
推荐阅读
白领人士,你会常常疲乏气短吗?
“经络医学”讲读:同病异治的根据
I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张红跃。编辑/千诚,校对/郑宇、李兆祯。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tg
ling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