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脱贫户从药材种植户到农村致富带头人万正道在6年时间建起了20多亩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帮助本组村民发展道地中药材多亩带动村民就业10余人
年,万正道获得杉坨村“脱贫致富带富标兵”称号。
8月31日,笔者来到位于宣恩县椿木营乡杉坨村一组核桃堡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竹节人参、*连、紫油厚朴、宽叶缬草一片连着一片……万正道正带领3名药农管护药材。现年56岁的万正道一家六口,因交通闭塞,年8月被村里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与妻子冯本玉的年纪偏大,外出务工没技术,加上还有一个儿子没安家,只能在家经营土地。现在*策好,想在村里发展产业。”万正道说,种植道地中药材是自己的选择。年初,在宣恩县委*校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万正道考察了本村及邻村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到竹节人参的发展潜力后,决定发展以竹节人参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年6月,我在椿木营农商行贷了10万元的扶贫款,将家里的1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竹节人参、贝母、紫油厚朴和*连等中药材。”万正道回忆道。为抢抓季节育苗和大果生产种植,自己和务工人员经常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下地,一直干到傍晚6点多钟才收工。到年10月,第一轮发展的竹节人参大果生产种植基地达到5亩、贝母4亩、紫油厚朴12亩、*连2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看着满坡的药材已开始产生效益,万正道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他说,现在1亩竹节人参每年可采收鲜货公斤、种子60公斤,毛收入达60多万元。由于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效益,年初,万正道当技术指导员,帮助本组村民发展竹节人参。60户村民通过种植竹节人参等中药材,户均达3亩以上,人均年增收元以上。
“在家门口务工,既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也能补贴家用。”52岁的贫困村民冯贵芝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元的工资,平均每天元是稳的。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有了种药材、卖药材的经验,今年4月,万正道联合本组18户村民成立宣恩县益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药农开展线上线下消费扶贫。今年七八月间,万正道在驻村扶贫工作队支持下,组织开展“富硒药材”消费扶贫活动,帮助药农销售白三七、*连等药材种苗、成品干货、鲜货等4吨多,销售额达多万元。目前,宣恩县益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达万元,直接带动全组3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30户非贫困户稳定增收,10余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增收元。
“我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万正道说,目前他已与湖北利川药业、陕西西安制药厂等企业达成销售合作意向。下一步,他将继续加强药园管护和发展,积极开拓市场,把杉坨村的竹节人参、*连、贝母、紫油厚朴等药材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END---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郑家云田正友
编辑:刘陈郭晓晖
审核:万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