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为云南省县级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州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部,北与福贡县接壤,东北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毗邻,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相邻,南靠保山市的隆阳区,西南连腾冲市,西与缅甸接壤,总面积.04平方公里。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泸水属益州郡比苏县。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设益州西部都尉,十二年,改益州西部都尉置永昌郡,泸水全境分属于永昌郡的雟唐、比苏两县。蜀汉、西晋,县境隶属同东汉。
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位于东经9934"一9909",北纬2533"一2632"之间,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最大横距58公里,最大纵距公里,驻地六库距云南省会昆明公里。
泸水市地形大势以一江两山为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碧罗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
泸水市境内最高点为称杆乡的丫扁山峰,海拔.6米,最低点为上江镇的石头寨,海拔米,相对高差.6米,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峡谷地貌景观。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以及”山高谷深,平地少”是泸水全境地貌的最大特点。
泸水市属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主要受印度洋热带季风的影响,表现为干湿明显,同时受复杂的地形背景和大气环游的影响,地域差异明显,地形气候,地方性气候和局部性小气候十分突出,有“一江两山三气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立体气候特别明显,从怒江谷底到山顶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具有较典型的垂直气候带谱,气候垂直变化规律十分明显。
怒江流经泸水市境内有公里,支流有53条,伊洛瓦底江水系流经该市片马镇有5公里。泸水市水能理论蕴藏量约为万千瓦,可开发利用.5万千瓦。泸水市江河水域中鱼类有55种,其中土著经济鱼类42种。
泸水市境内主要矿产有铁、铜、铝、锌、锑、铍、银、大理石、花岩石、水晶、硅等。已探获金属矿储量17万吨,其中,锡钨2.15万吨,铅锌14.85万吨;非金属矿储量.36万吨,其中,大理石51.4万吨,煤万吨,地热15.76万吨,硅.2万吨。
泸水市新增营造林面积2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2%。世界第五种金丝猴在境内保护区发现并命名为“怒江金丝猴”。境内有兽类多种,鸟类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羚羊、白眉长臂猿、穿山甲、毛额黄麂、水鹿以及红腹角雉、白鹇、锦鸡等。境内有高等植物多种,其中桶木、铁杉、红椿、鹅掌楸、桢楠、水莲、红豆杉、杜仲、厚朴等20多种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总占地面积3㎡,建筑面积9㎡,是国内唯一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珍贵文物,并辅之以详实图片资料全面反映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纪念在驼峰航线上英勇牺牲的中美飞行员这段惨烈历史的展览馆。
芭蕉河景区是瓦拉亚窟景区的组成部份,位于怒江泸水县大兴地与称杆乡交界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六库位于泸水县六库镇,居住着僳僳、怒、独龙、白、彝、汉等10多种民族,是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各族群众闭结友爱,和睦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在沿江两岸。怒江是国家"三江并流"自然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
登埂温泉是有名的澡堂会会址,这里距六库12公里,海拔米。一百多年来,傈僳族人民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在这里“春浴”,又名澡堂会。澡塘会是泸水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明朝永历二年就已具有一定规模,是保存和延续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建筑面积平方米,纪念碑高20米,碑体由三把剑和三面盾组成,象征汉、傈僳族、怒族团结抗英的事迹。年,英国并吞缅甸以后,企图打通缅甸北上四川、西藏和中国内地的走廊。光绪十二年(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听命湖清碧透明,水深莫测,凛冽如冰,四周森林密布,野生动物在四周栖息游荡,国家保护珍稀动物灰腹角子雉、山驴、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就常年生活在这里。湖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同, 听命湖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腊玛窟位于泸水县老窝乡北部56公里处,全区共有6个坝子,坝子之间山山相连,坝坝相通,面积约30平方千米。"腊玛"意为老虎,腊玛窟是老虎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到处透着古朴和神秘、如梦如幻,随时都有发现和惊喜。景点有高山草甸、花海、溪流、云海、奇石、动物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