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权威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0146/李瑞
汪氏古珊公,为清末名医,中晚年将一生所学汇集成《医学萃精》一书,并刊刻出版,流行于鄂西、川东地区。常有医家费尽周折,只为求其医书一套,得之则奉为圭臬。后世有以医名于世者,鲜有不读古珊之书。《医学萃精》辑历代名医之精华,发前人未发之要旨,中医经典及临床各科均有所发挥,所载治法也可随手用之;其“以阳统阴”之论又自成一家之言,实为医林瑰宝。但该书印数不多,存世者极少,又因自出版以来,历经社会动荡、时局变迁,则更为罕见。为求得原版书的真容,我们决定去汪氏的出生地拜谒、寻访,十分幸运,我们联系到汪古珊的第五代孙,同我们一道前往。
年6月24日,我们一行5人驱车前往,经过近3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恩施双河肖家河村。车停在路边,一位老人佝偻着背疾步过来相迎,这是汪古珊的第四代孙。老爷子听说我们是来探访古珊前辈的,很是激动,便用厚重的乡音给我们讲述其先祖的事迹来:此地名叫话果坪,是汪古珊的出生地,汪古珊幼年学儒,师从名儒姚晓亭门人周芴堂,意欲考取功名,然而屡试不中,遂弃文从医,从医多年,医道大精,后行医于施南府,因医术高明被封为医官,汪氏中年移居马换坝,后于宣恩虎旗庄编撰《医学萃精》,晚年于施南府担任教习,教授医学生,百年后归葬于马换坝。
于是我们决定去马换坝一探究竟,路上汪老先生告诉我们马换坝的来历。传说此地由一匹马交换而来,现在许多人误作蚂蝗坝,这是读音相近的缘故。车在山林中穿行,行至转弯处忽见一悬崖绝壁,绝壁下是一处开阔之地,群山中见此地,犹如沙漠中见绿洲,令人豁然开朗,再往前,便见一峡谷,峡谷再往前又是连绵群山,马换坝前有大山大河横亘之广袤,后有壁立千仞竦峙之雄宏,行到山腰马换坝全景一览无余,几处老屋淡然地散落在各处,偶有几缕炊烟升起,几声狗吠,让老态龙钟的老屋生动起来。汪老先生指着其中的一处老屋告诉我们,这就是古珊公故居旧址,沿旧址而上,转至屋后,是一片厚朴林,林中有一处坟茔,汪老便长眠于此。古珊公生前曾为自己筹备后事,挑选碑石而未撰墓志,其生平事迹未能详载,颇为遗憾。古珊公既殁,其碑亦未能立于墓前,现刻石仍存于汪氏出生地话果坪,埋没于修路的渣土之下。
此行得以拜谒汪氏坟茔,甚是欣慰,然未能见其医书半卷,是为憾,后访得汪氏同门及门人亦在此处,一行欣然往之。至刘姓一家,见一老人,言谈得体,气宇不凡,知其读书颇多,详问知其祖父刘大美乃汪氏门人,问其医书所在,答曰未见。一行抱憾而归。
再访,又闻邻乡一医生曾于汪家借阅《医学萃精》一套,并未归还,当即驱车前往。行至半路,见一轮红日落于西山,有圆盘大,红而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停车驻足,赏此美景,虽未访及医书,见此景亦足慰之。到邻乡时已入暮,虽已夏至,却凉意阵阵,访得借书者已病故,其后人将遗物焚烧以祭之,包括医书。闻此,慨然惋叹。
念有一旧识,为乡医,世代业医于此,今路过,问其安好,说明来历,欲寻医书。乡医曰:家传古医籍数套,有《医学萃精》。众人纷纷感叹,此无心插柳柳成荫。苦等两小时,乡医带我们到一处小楼,推门而入,切制药物的刀具锈迹斑斑,置于门口,木质的刀凳在墙边,上面散乱堆放了许多不知名的草药,穿过潮湿的里屋,沿岌岌可危的楼梯到三楼,旧时的药柜、太师椅满是灰尘,蜘蛛网可谓大展宏图,乡医翻了几处,找了点东西后又带我们去了另一处楼房,说书藏在卧室,卧室角落里有一张老桌子,桌子上堆了很多书,有泛*的古籍,有新刊印的教材,他将书堆翻弄了几下,从中抽出一本古籍来,是《医学萃精·幼科提要》,翻开书来,刻印精美,小楷竖排,字迹清晰秀丽,上面还有后人的笔迹,估计是看到精彩处引起的共鸣。可惜只此一残本,且整本书残破不堪,前几页边角破损严重,小心翼翼翻开,虫蛀的痕迹明显,潮湿的书本散发出阵阵霉味,影响后世阅读,不知古珊公知此当作何感想。
夜深,辞别乡医,驱车前往双河。双河卫生院覃医生在当地颇有医名,《伤寒内经》等经典倒背如流,作为后学,又是同乡,自然对汪古珊的事迹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