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近中药漫说半夏,它有哪些特点要掌握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感恩 https://m-mip.39.net/fk/mipso_7739777.html

半夏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草药,对中医稍微熟悉的人,几乎都听说过它的名字。尤其是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半夏更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也创立了好几个以半夏为名的方剂,比如半夏厚朴汤、小半夏汤等等。

那么,半夏身上到底有哪些有趣的知识需要掌握呢?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漫说”半夏,希望能更生动形象地帮助大家理解它。

从植物属性来说,半夏属于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入药的是它的地下块茎,块茎外观呈圆球形,每年的夏至前后会长出种苗,此时更便于发现并采集,并因此而得名。

其实,在种地为生的农民眼里,半夏更多是一种旱地的杂草,所以就有了三叶头草、三片叶、三兴草、三开花、三角草等别名。

在历代本草家的记载里,半夏性味辛温而有*,它的“*”主要表现在对胃的强烈剌激上。半夏还能入脾、胃、肺三经,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用,但阴虚燥咳、热痰,出血等证都是不宜使用的。

而关于半夏的*性,传统本草家的炮制就有”生姜解半夏*”的说法。或许会有人感到疑惑,古代的人们是怎么发现这些的呢?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人们的劳动水平很低下的时候,食物也非常匮乏。某个人患了咳嗽,但更主要的是饿得实在受不了,随手在地里挖了几颗半夏吃了,于是便出现呕吐,好巧不巧又吃了点生姜,不但因为吃了半夏而出现的呕吐消失了,连带把咳嗽也给治好了。

于是,生姜解半夏*、止咳的功用就被发现了。时至今日,半夏与生姜的配伍也还是一个经典搭档。甚至生姜的炮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生姜汁炮制而成的姜半夏。

这里就顺带介绍一下半夏的炮制方法:

直接生用者叫生半夏,一般来说,生半夏仅限外用,常用于一些疔疮肿*以消肿;

用水浸透后再煮的,就叫做清半夏,清半夏化痰力强;

用生姜汁浸润而成者叫姜半夏,更善于降逆止呕;

先用明矾水浸泡,再用甘草石灰水浸炮而成者叫法制半夏,也叫法夏,更善于和胃燥湿。

在历代医家手里,半夏主要用于痰多咳喘,胸脘痞闷,以及湿浊中阻,痰涎上泛诸证,比如著名的二陈汤,就有半夏为君药。

而对于一些眩晕之证,如果辩证属于痰湿中阻,乃至气血不通者,也常用半夏为君来组方,如半夏天麻汤。

此外,半夏还是中医常用的“降逆止呕”之品,凡辩证属于胃气上逆者,无论是呕吐、反胃,还是梅核气之类,都常常用到它,如小半夏汤、半夏厚朴汤,都有它的存在。

而一些外科疮疡痈疽,或者无名肿*、痰核结聚,半夏则生用研末醋调外涂。

最后说说《伤寒论》里的半夏,以我个人的看法,医圣张仲景对它似乎情有独钟,如太阳阳明合病,所见也有“下不利、但呕者,用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这应该是半夏在《伤寒论》里的第一次出现,葛根加半夏汤的组成是这样的:

葛根、麻*、生姜、炙甘草、桂枝、芍药、大枣、半夏。

此外,《伤寒论》里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剂,那就是半夏泻心汤,适合寒热互结所致的胸脘痞,就是以半夏为君药,其组成也很精练:半夏、生姜、*芩、人参、*连、大枣、甘草。

需要谨慎提出的是,中药的配伍禁忌里,有一个著名的“十八反”之说,历代医家都奉为圭臬,里面就有半夏不能与乌头附子类同用,认为将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但实际上,从《伤寒论》开始,后世历代不乏大家名家都有半夏附子配伍的例子。比如在《金匮要略》里,对于湿邪所致的阴浊上泛,张仲景就有用半夏和附子配伍同用的做法。

我们不能怀疑医圣张仲景的实际运用,但十八反毕竟是历代医家都遵循的一个规则。或许,张仲景之所以大胆使用,也有《*帝内经》“有故无殒”的含义。

由此可见,准确的辩证才是对半夏、甚至对所有中草药合理运用的至高准则。

所以个人认为,半夏和乌头类(包括附子)应该不属于绝对的配伍禁忌,但万不得已需要配伍时,也必须先煎乌头类,其它后下。

总而言之,近现代中医对于半夏的使用是非常广泛而普遍的,只是现在几乎都使用“法半夏”,相对来说就更显安全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