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咽喉异物感咽喉不适可能跟情绪相关,一定 [复制链接]

1#
本文指导专家:*穗平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脾胃科大科行*主任。

临床上有不少人都有过咽喉异物感、咽喉不适的情况,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到底是什么病。

我有一个病人,平时总感觉喉咙有异物,吞又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为了这个病,医院,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鼻咽镜、甲状腺B超、甲状腺功能、扁桃体窝X线片、胸部CT、24小时食管pH检测都做了个遍,结果显示都没有异常,她抱着一大推的检查资料找到了我,问:“主任,我是长肿瘤了吗?怎么感觉喉咙总有一个肉团在。”我说:“你这是癔球症,中医叫梅核气。”

01

癔球症

癔球症是功能性食管疾病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而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的症状。

癔球症症状相当常见,国外就曾报道过,46%的人有过癔球症的经历,但仅有1/3的人会因为这个不适而去看病的人,而且就诊者中以女性为主,占就诊人群中的3/4。

癔球症的不适有以下4大特点

①不影响进食和吞咽,在进食固体食物或大量液体食物时症状反而减轻或消失;

②在两餐饭的空闲时间,病人常常会反复吞咽,反复吞咽反而加重症状;

③哭泣时症状可以减轻;

④郁闷、焦虑等情绪不佳时症状会加重。

如何诊断癔球症

诊断癔球症应首先要排除喉咙、食管、胃、甲状腺、纵膈、肺等器质性疾病,然后要包括以下5个必备条件:

①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

①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

③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

④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症状的证据;

⑤没有伴组织病理学异常的食管运动障碍。

02

梅核气

癔球症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宋代医家朱肱在《南阳活人书》里写道:“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

中医认为,梅核气的病位在咽喉,发病脏腑与肝、脾有关,其发病主要是肝脾功能失调,肝主疏泄,脾主健运,如果情志不畅,或饮食劳倦内伤,都会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水湿不化,蕴而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发为梅核气。

气郁痰凝、痰气互结于咽喉,这是梅核气的基本病机。出现梅核气的患者一开始主要以痰气交阻证为主,表现为:咽中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咽中多痰而黏,症状随情绪改变而改善或加重,平素情绪抑郁,胸胁满闷,食欲下降,眩晕呕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这类型的梅核气患者就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最经典的方当属半夏厚朴汤。《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以法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梗组成。方中法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苏梗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病程较短的梅核气患者,用半夏厚朴汤大多能奏效,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症状就比较复杂了,会出现痰瘀互结、肝郁脾虚、阴虚痰结、阳虚痰凝等不同情况。

像我前面介绍的患者,除了有痰气交阻的表现,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也有肝气郁结的情况,前期因为咽喉不适,服用了很多寒凉清热的药物和食物,损伤了脾胃的阳气,所以也有脾虚的表现,出现了倦怠乏力、面色萎*、大便溏烂、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我用半夏厚朴汤与逍遥散加减,治疗2周后,患者表示咽喉异物感有所减轻,但是大便还是较软烂,于是,我在前方的基础上加重了健脾祛湿化痰的药物。

2周后,患者来找我复诊了,他说:“主任,我这个咽喉异物感比以前减轻了,但是感觉总是不断尾,这怎么办才好啊?”我说:“你平时心情怎么样啊?上班压力大吗?”她说:“心情不太好,全职家庭主妇,没出去工作,还常常跟家里人生闷气,一生气,喉咙那种异物不适的感觉就来了。”我说:“多多出去旅游散心,晚上吃完饭就去广场走一走,跳跳舞,结交一下朋友,对你有好处。”她将信将疑地离开了诊室,2周后,她面带笑容地走进诊室,说:“主任,听您讲准没错,我最近晚上都会去跳广场舞,感觉人开朗了,咽喉异物感也减轻了,但是跳舞出了很多汗,感觉身体有点累,您帮我再开个方子调一调吧。”

梅核气的发病与肝气郁结有很大的关系,现代医学也发现,癔球症是一种心身疾病,这类患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绪障碍。所以消除疑虑很重要,要积极调整工作、生活状态,多交朋友,自我解脱,精神放松。此外,饮食调理也重要,尽量避免红薯、芋头、土豆、豆类等产气的食物。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双梗利咽汤

‖食疗方

双梗利咽汤

材料:*参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

做法:

①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入毫升的水浸泡20分钟备用;

②将泡过的材料与水一同倒入砂锅中,烧开后,再转小火继续煮制20分钟;

③关火,出锅。

功效:健脾理气,化痰利咽。

*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健脾益肺。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能化痰渗湿、健脾宁心。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苏梗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胃二经,能理气解郁,宽胸利膈。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苏梗配桔梗为临床常用组合,《本草撮要》言:“梗(苏梗)得桔梗,治梅核气,蟹*”。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和胃、和中缓急。

六药合用煮水喝,适合肝郁脾虚、痰气交阻的梅核气患者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