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乡村国是”脱贫攻坚,今日聚焦蓝山县。
湘江源头,姓“湘”还是姓“桂”?《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年秋季版这样表述,“湘江发源于湖南蓝山县野狗岭”。自此,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一说,退出湖南地方地理教材。
阳春三月,蓝山乡村文化旅游周,采茶、赏花湘江源。南岭腹地、九嶷东麓、“楚尾粤头”蓝山,茶园淌翠、梨花带雨。
因“山岭重叠,浮空如蓝”,蓝山得名。村出列、户脱贫,最后冲刺扫尽贫困阴霾,湘江源“蓝山蓝”指日越发蔚然。
因地制宜,种治穷“良药”。
种良药治“穷病”
湘江源头,荆竹瑶族乡江源村,五保户黄会海新晋“万元户”。以往过年,清汤白饭对付,今年破天荒,黄会海熏制了腊肉,年终于像个年样子。一位“老单身”,黄会海穿救济衣、住杉皮房,打点零工维持生计,日子久别荤腥。江源村支书赵雪旺创办药业合作社,派给黄会海活计。领到工资1.8万,黄会海跳出“穷洞洞”,笑称“万元户”。
蓝山6个瑶族乡,山山岭岭里出产名贵药材。守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瑶胞们一度指望砍伐林木“靠山吃山”,瞅着山岭渐秃,愁云密布愁煞人。蓝山因地制宜,兴中草药材特色产业,并深挖山地潜力,同一块地里栽植“高楼式”厚朴树,套种“侏儒式”白术、金银花。种良药治“穷病”,开出一剂产业精准扶贫良方。
江源村支书赵雪旺曾经种药云南,年收过百万,两年前毅然变卖云南产业,返故土重操旧业,办江源道地药业种植合作社,投资万,流转土地跟贫困户紧密抱团,种重楼(七叶一枝花)、天冬、黄精等中高档药材,贫瘠山坡摇身变“百草园”,年产值逾百万。“村支书+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正向全乡推广药材种植,免费给建档立卡户供种苗、保底价回收药材,期待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一万元以上。赵雪旺“旺”一方乡土,入选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年蓝山全县出列八个贫困村。
瑶胞产业脱贫对症“抓药”、精准“施方”。蹲点“三走访三签字”,蓝山县委书记秦志军夜宿瑶家促膝鼓劲:中草药产业化种植,精准扶贫伸出有力抓手,贫困户能固本培元“脱真贫、真脱贫”。
名贵观赏鸟白鹇,珍禽中“闲客”。
养白鹇赚“白银”
同是瑶族乡,浆洞瑶族乡里,一羽羽白鹇走快递“漫游”全国,赚到“真金白银”。
清代五品文官朝服,补子上绘有白鹇图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贵观赏鸟白鹇,翎毛洁白、体态优雅、行止闲暇,是珍禽中“闲客”,系广东省“省鸟”、中国哈尼族代表性吉祥物。野生白鹇濒临灭绝,人工饲养延续白鹇种群,用于景区观赏。
浆洞瑶族乡白鹇养殖专业户张修任,十年前小试牛刀养野鸡,以失败终结。张修任不服气,决定“搞大点”,索性养起白鹇来。县林业、科协等部门没少关心,要么送政策、要么送技术。苦心人总算天不负,人工饲养白鹇趟出条道儿。十年挫败累积,一朝喷发势如激流滔滔。张修任家白鹇大军急剧扩充,养殖大棚增至平米,白鹇由最初几羽,“鸟”丁兴旺到多羽。张修任一双儿女,也从城里辞职,回乡做老爸“帮老倌”,铺青春底色奋斗瑶乡,使上“互联网+”新杠杆,开辟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