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钧瓷专家解读如何发现钧瓷内在之美禹州钧 [复制链接]

1#

发现钧瓷内在之美

形面下者谓之器”,崇“上“而鄙-下*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正是为此原因,即使钩瓷烧制的如何一奇妙绝~、如何*似玉非玉胜似玉,也只能吸引外界的寻常目光。因为缺乏“道~的充盈和支撑,钩瓷在世人跟中仅仅是一件寻常观赏品,远不如一块玉石有价值。

在对古窑址的保护开发、对钧瓷器物外形的标新立异、对钧瓷造型赋予简单寓意、对窑变艺术效果的反复渲染等方面。对钧瓷本身的内在之美即蕴含的“和谐包容、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窑变人生、大器天成~的坚韧个性等较之其它瓷种所独有的文化象征寓意方面,基本还未发掘提炼。一直以来,对钧瓷的宣传似乎一直就停留在三个方面:一是造型,二是窑变,三是祥瑞。始终未脱离“器”的窠白,其实这种状况也普遍存在于陶瓷界中。

而玉“器“则不然,自古而来,人们赋子了玉石太多的象征意义,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孔子甚至总结玉有九德,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把玉升华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人们一想起玉,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德”,就会想起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人们心目中,玉非玉,而是一种高尚的象征。因此,在历史和现实中,玉是无价宝,“君子行则鸣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此,中国的玉文化对国人的影响远远大于瓷文化的影响,喜欢玉的人数远多于喜欢瓷的人数,玉的价值也远远大于瓷的价值。

究其原因,是因为玉被赋予特殊象征意义,其代表意义的价值本身远远超过其自身固有价值。因为独有的象征意义,使其在国家、社会及个人的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可以说,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血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玉精神的感召下,拥有一块玉,是大部分中国人内心潜藏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或许为许多人平时不自知,但一遇到合适机缘,人们的购买欲望就会自然而然迸发。

其实,钩瓷本身具备的特点绝不次于玉,只因历史上缺乏对钧瓷“形而上”的宣传,使钧瓷本身隐含的*道”即钧瓷文化内涵远远未被发掘出来。慧眼识钧瓷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水图,在解释为什么连续选择钩瓷为国礼时说过一番非常精彩的话:“我们之所以选择钧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不仅因为它是具有多年历史的中国名瓷,更重要的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瑰丽丰富的窑变神韵,从某种意义上传达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多极化国际环境中,古老的中国所坚持的那种厚重质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与博鳌亚洲论坛所要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不谋而合。”

对于钧瓷,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件再为寻常不过的的瓷器;在有些人眼里,是人们装点居室的饰品。但龙永图的致辞却给我们开辟了一个认识钧瓷的新途径: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传承这一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使其成为张扬民族精神合适的载体。也就是说,发展钧瓷文化应以玉文化为典范。我们要给予钩瓷“形而上*的提炼,赋亍钧瓷应有的“道”和象征意又。博大耩柔的钧瓷艺术,有无限的空间供我们发掘提炼。

的确,历史上从没有一种瓷品能像钧瓷一样,能够如此完美承载全面诠释出中国精神文化价值观的瓷器,厚朴与典雅、自然与窑变、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体,诸多难以兼容的特性在钧瓷身上令人惊讶的融为一体。器物蕴含万千色彩争奇斗艳又和谐交融浑然一体。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自然天成,窑变钧无成双。钧瓷独具的厚重内敛、神秘神奇的特性,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神韵。“碎石成泥,泥做火烧的忍性;欲成大器,执著千年的耐性”,蕴含着中国人性格中不畏艰苦默默奋斗的忍耐特征。总结起来,钧瓷有诸多特有的象征意义:

于国而言:和谐包容与时俱进(国礼首选礼品)

于人而言:窑变人生大器天成(励志首选礼品)

于器而言:窑变无对钧无成双(珍藏首选礼品)

于文化而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鉴赏首选礼品)

此外,钧瓷还蕴含有形而上意义的六德:和、容、道、勇、智、信。和者,钧瓷无双,和而不同。容者,万彩渗化,和谐包容。道者,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勇者,欲成大器,碎石成泥。智者,赏钧品钧,感悟政道。信者,君子之瓷,器重千钧。

总之,要突破常规发展钧瓷,就要突破常规提升钧瓷的影响力;要提升钧瓷的非常影响力,就要发掘提炼钓瓷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其成为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的某种精神象征,成为高于“艺术瓷”价值的“精神瓷”,并且要达到群体或个体在寻某种精神或文化载体时“非钧不可”,在挑选含义深刻的礼品时“非钧不可”的境界,从而极大提升钧瓷的特有独有作用,满足社会各层各界的情感消费需要,为钧瓷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发掘钧瓷文化内涵,提高钧瓷文化含量,赋予钧瓷世人所认同并向生的文化象征意义,并使钧瓷之“道”家喻户晓世人仰慕。那么,升华为“瓷非瓷“境界的禹州钧瓷一定会永远傲立于众多瓷器之林!如此,钧瓷文化资源的原生矿就会变成钧瓷产业的大金矿,钧瓷的销量就有望顺势实现海量扩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