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023/d8u747j.html章草的来龙去脉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今楷书,唐以前称隶)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汉章帝(58-88年),名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其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章草,虽然与汉章帝有关,但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逐被取代。
“章草”这种字体最初只称为“草书”,后“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它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章草的得名,旧说或曰为章帝所爱、或曰用于当时奏章、或曰元帝时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均不确切。从“章”字的本义来分析,它的准确含义是篇章、章法、章则,含有法度的意思。东晋新体草书形成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逐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所以说,把当时规范化的、章法化的草书称之为“章草”,还是十分允当的。
章草的分类
我们今天谈论的章草,包含了两方面意思:
一是俗体的章草,即通常所谓的原始状态。笔画简直、用笔源自篆隶,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处于不成熟的初创阶段,如“平复帖”、“济白帖”和简牍中的草书墨迹。其最根本的用笔方法基本延续了篆隶书的平铺直叙,运笔过程中体现出拖和绞转的特点,注意点画线条的迟涩感,结字灵动和变化,纵横交错、常有奇趣,左向右背的弧线条用得较多,整体上有浑朴烂漫的色彩。有人将这些书体称之为草篆、草隶、隶草。总的来讲,这些书迹应该称之为篆书或隶书草化的产物,或称之为草书的雏形,它们都是草书最古老的形态,是章草艺术的源头,是章草艺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二是严格意义上已经规范化了的章草。字势基本取横势,且每字中有明显的波折特征,虽被认为是隶书的草化,其字法的成熟与严谨,显然已(基本)衍变为一种新书体了。我们只能从其明显而夸张的波折来认同它与隶书的亲缘关系,这一类作品以皇象急就章为代表,后世书家习章草者,宋克、赵子昂等多以此法为宗。规范化了的章草除了波折外,已经很少能见到隶书的痕迹了,用笔的提按使转渐趋成熟,字法结构也更加严谨而精美,几乎无异于行楷。”
因为纸张的出现,简牍书写机制的失传,真迹埋藏在地下,章草的源头渐被人们遗忘。在庞大的新章草资源面前,研究、整合、消化、再创作是当代章草(草书)艺术家们面临的新使命。
如何对章草分类,余德全先生在《章草大典》的前言中有精辟的论述:因为章草传帖较少,风格近似者,每类人数也寥寥,三两个人便说已成流派,毕竟有些勉强。正因为如此,这一部分只就章草的纯正程度及章草所占比重的大小做一个划分。以纯正程度,章草可大致可分为七个类型:
一是原始型。其特点是章草法度在字中当属不稳定状态,或者说正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还具有初步的性质。各种汉简属于此类;
二是简章型。其特点是章草带有一定的汉简风格。陆机的《平复帖》和一些西晋残纸墨书属于此类;
三是标准型。其特点是全帖之章草法度稳定,在简率的笔意中显现隶书的底蕴,堪称章草之典范。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是其代表;
四是章今型。特点是以章草为主,间或参以今草。全帖仍然是章草面目。祝允明的《长门赋》等属此类;
五是今章型。特点是各字细看是今草,但全帖使用章草笔法,带有浓厚的章草韵味。敦煌章草,孙过庭《佛遗教经》等属于此类;
六是正章型。特点是全帖皆用章草笔法,但每个字的基本骨架仍然保留正楷的某些特征。杨嘉祚的《先文贞敷仁庙碑》等属于此类;
七是章篆类。特点是章草融入了篆书的笔意,而显得高古厚朴。王蘧常的《千字文》属于此类。
八、由于章草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有些字完全和行、草、楷书不同,绝对不是把上述“蚕头雁尾”和右斜捺凝重的笔调参杂写成的,要参考前人的书迹,要有本有源,才不至于谬误。
如何学习章草?
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使之省易简便,故其用笔仍然多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纯留隶法,它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圆转如圜,索连的笔法,形成了章草独特的“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的笔法和“字字有区别、字字不相连,字体有则、省便有源,草体而楷写”的总体特征。
其用笔和结构特征有以下几点:
1、第一笔起笔和最后一笔收笔的横画,常带有隶书“蚕头雁尾”的笔调,向右捺斜挑,但不是都有,就是有则不重二。
2、最后收笔的右斜捺,凝重而长,带动整个字形既险峻又灵活。
3、重笔多在字的末笔,收尾都比较沉稳。
4、字的部件之间连写比较普遍,尤其是笔画之间联系频繁,大量使用牵丝,且笔画多为圆弧形,俯仰卧盼,相互呼应,分写的点,连势也十分强烈。
5、左右结构一般不连,字与字间断而不连。
6、章草的一些字和行书差不多,有些和草书差不多,极少数字和楷书差不多。
7、走之平捺,像“乙”字那样,向右旋绕,弯向上钩。
来自书法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