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病条辨上焦篇收藏 [复制链接]

1#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s://m-mip.39.net/m/mipso_4329419.html

温病条辨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冬温

一、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二、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三、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四、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五、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六、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七、太阴温病,脉浮洪,舌*,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八、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
  

九、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十、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主之。
  

十一、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汤合银翘散主之。有中焦病者,以中焦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可用清络育阴法。
  

十二、太阴温病,口渴甚者,雪梨浆沃之;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五汁饮沃之。
  

十三、太阴病得之二、三日,舌微*,寸脉盛,心烦懊恼,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无中焦证,栀子豉汤主之。
  

十四、太阴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呕者,无中焦证,瓜蒂散主之,虚者加参芦。
  

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连主之。
  

十六、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十七、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十八、温*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
  

十九、温*外肿,水仙膏主之,并主一切痈疮。
  

二十、温*敷水仙膏后,皮间有小*疮如黍米者,不可再敷水仙膏,过敷则痛甚而烂,三*二香散主之。
  

二十一、温*神昏谵语者,先与安宫牛*丸、紫雪丹之属,继以清宫汤。

暑温

二十二、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二十三、《金匮》谓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则淋甚,可与东垣清暑益气汤。
  

二十四、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二十五、手太阴暑温,服香薷饮,微得汗,不可再服香薷饮重伤其表,暑必伤气,最令表虚,虽有余证,知在何经,以法治之。
  

二十六、手太阴暑温,或已经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身重者,湿也,白虎加苍术汤主之;汗多脉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
  

二十七、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之,邪不解而入中下焦者,以中下法治之。
  

二十八、手太阴暑温,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主之。
  

二十九、两太阴暑温,咳而且嗽,咳声重浊,痰多不甚渴,渴不多饮者,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主之。
  

三十、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三十一、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清神不了了,时时谵语者,安宫牛*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三十二、暑温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名曰暑瘵,为难治,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主之。
  

三十三、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
  

三十四、大人暑痫,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瘈疭,可于清营汤中,加勾藤、丹皮、羚羊角。

伏暑

三十五、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温热平等者两解之。各宜分晓,不可混也。
  

三十六、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子、午、丑、未之年为多也。
  

三十七、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虽在冬月,犹为太阴伏暑也。
  

三十八、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三十九、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

四十、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芩主之;脉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法。

四十一、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汗多,加减生脉散主之。

四十二、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湿温、寒湿

四十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四十四、湿温邪入心包,神昏肢逆,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亦可。
  

四十五、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
  

四十六、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四十七、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
  

四十八、《金匮》谓太阳中暍,身热疼痛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四十九、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温疟

五十、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五十一、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干口渴,此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瘅疟,五汁饮主之。
  

五十二、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
  

五十三、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兼秽,舌浊口气重者,安宫牛*丸主之。

秋燥

五十四、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五十五、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五十十六、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五十七、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
  

五十八、诸气贲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

文章写之不易,未经许可私自盗用者,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