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推出一个系列--刘孟薇医生解读名家医案。
我每天在开诊之余,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历代名家医案,和全国各地的同行热烈讨论、共同提高。刘医生现在解析医案,用的思路是经方理论体系天天解案,虽然枯燥,但这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为什么?因为我爱中医。我也希望通过解读此类医案,能提高自己水平,解除病人病痛,能结识更多的同道中人,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一生用功一事,此足矣。年03月10日习解案李君长子,年19岁。四月病伤寒9日,医作阴证治之,与附子理中丸数服,其证增剧。今诊其脉沉数得六七至,夜叫呼不绝,全不得睡,又喜饮冰水,阳证悉具,且3日不见大便。刘医生赏析:伤寒九日,乃离太阳而入阳明或少阳之时,初起医家未言其证,径与附子理中汤,方不效,反乃增剧,虽不言刻下何证,非阴证已明。而刻下病家脉象沉数如汤沸,夜间呼叫不得安卧,喜饮冰水,确为阳证之征象。阳证有少阳之阳,有阳明之阳。当如何鉴?少阳之阳证津虚且热波及众脏腑。或咳、或呕、或咽干、或目眩、或不欲食;热势不甚。徒清之不得,需益胃或者和解,缘病情或虚或实症状或利或呕或痛或渴或热或三变胶结,情势复杂,单一清法力不能敌,需开结解之,此为和法。即判少阳。而阳明之热、或心烦甚、或大汗出、或渴不解饮、或身热如燔,或潮热便难,或目不了了,或谵语逾墙,或腹痛拒按,或热结旁流。虽热势炎炎,殃及池鱼,偶咳、烦、小便不利,但其热专于胃肠之里,清之即可。即为阳明。该案热、渴、大便不通,阳明腑实当下立判,阳明腑实治法有大小调胃厚朴三物等不同为法。大承气汤有六急下,一曰睛不和,二曰汗多不止,三曰发汗不解,腹大满痛,四曰少阴病,口燥咽干者,五曰少阴病自利清水,心下必痛,口干燥,六曰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患者无此六危,又无潮热腹大满痛不解。杀鸡焉用牛刀?小承气汤拥枳、朴,消涨力强,无芒硝不治大热。药不中鹄,差之毫厘。三物厚朴治腹大满痛闭又与该案失之千里。调胃承气汤无枳、朴,而有芒硝,胡老有云,大*无芒硝。如宝刀无刃,病家夜间呼叫不宁,乃热扰神明,君不见干姜附子汤夜间安静?可知阴证得阴气则宁,而阳证得阴气则乱。病家热盛、兼实而不见涨、满,故曰调胃承气!《伤寒论》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卫生宝鉴》调胃承气汤,治伤寒发狂。烦躁面赤,脉实者。原罗谦甫先生医案
李君长子,年19岁。四月病伤寒9日,医作阴证治之,与附子理中丸数服,其证增剧,更医又作阳证,议论差互,不敢服药,决疑于罗。罗至宾客满坐,罗不欲直言其证,但细为分解,使自度之。凡阳证者,身须大热,而手足不厥,卧则坦然,起则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呕不泻,渴而饮之,烦燥不得眠,能食不多语,其脉浮大而数者,阳证也。凡阴证者,身不热,而手足厥冷,恶寒、路卧,面向壁卧,恶闻人声,或自引衣盖覆,不烦渴,不欲食,小便自利,大便反快,其脉沉细而微迟者,皆阴证也。今诊其脉沉数得六七至,夜叫呼不绝,全不得睡,又喜饮冰水,阳证悉具,且3日不见大便,宜急下之,乃以酒煨大*18克,炙甘草6克,芒硝15克,煎服。至夕下数行,去燥粪20余块,是夜汗大出,次日往视之,身凉脉静矣。罗谦甫先生简介罗天益(~),字谦甫,元代真定路藁城人(今河北藁城县),另一种说法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医学家。罗天益生活于金末元初,他的学术思想遥承于洁古,授受于东垣,又突出脏腑辨证、脾胃理论、药性药理的运用的“易水学派”特色,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他将医学知识分经论证而以方类之,历三年三易其稿而成《内经类编》,今佚。至元三年(年),以所录东垣效方类编为《东垣试效方》九卷。又撰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年),讨论方、药及药理,附列验案。另著《药象图》、《经验方》、《医经辨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经过整理的张元素的著作有《洁古注难经》。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反映在《卫生宝鉴》一书中。罗天益用灸法以温补中焦,不仅能治中焦不足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以上内容均为刘孟薇医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