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末流郎中罾事物语-07-18
闲话小青龙汤
末流郎中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自于道家的说法,可见仲圣论广汤液时,取材面还是比较广的。仲圣书里有大小青龙,“龙”在中国文化概念里,是行云布雨之神。这个行云布雨,于人身而言,就是个发汗过程。所以小青龙汤作为解表发汗之剂是无疑的。
在仲圣书中,小青龙汤在这个《伤寒》里,出现过二次,在《金匮》里出现过三次。
为了严谨起见,还是把条文录下来(宋本为例):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综合看来,外寒内饮是一个共同点,而各种各样的证候,只是外寒激活里饮的结果。干呕、发热、口渴、咳喘、利和不利、小腹满或噎这些,只是病机诱导出的必然或或然的症候。
这个方从古今诸家到中医教材,都说得很明白。五版方剂学说,此方功用为解表蠲饮,止咳平喘。其主治为: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见证多为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这个说的还是比较准确公允的。
接下来教材说,麻桂为君,干姜细辛为臣,五味子芍药半夏为佐,甘草兼备佐使之能。并且教材引用了《金鉴》的说法,认为小青龙是麻桂二汤合方,去大枣,以其性泥,去杏仁以其无喘(若有则加之),去生姜以有干姜,若呕者仍用。佐干姜细辛,极温散使寒与水俱从汗解。佐半夏是逐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渴则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若微利与噎少腹满,则去麻*,远表就里。加附子呢,它可以去噎散寒以止噎。加茯苓以利水,以除微利少腹满。
个人不敢非议前贤。但读方时有个不同的感觉。曾经想过,麻*附子甘草汤和麻*附子细辛汤的法式。莫非麻*细辛之外,芍药干姜甘草五味子桂枝是一伙的呢?
陈修园夫子曾经说,小柴胡去姜枣和人参加细辛干姜五味子为久咳神剂,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还算比较高效。并且还有其它的医家认为,这个细辛干姜五味子合起来,是个稳定高效的法式。觉得是个高妙的温化痰饮的方式。
仲圣原方里,有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四个方里,都有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这四味药,这绝非巧合,其中有深意存焉。
比如,苓甘五味姜辛汤,它主治的不外乎是里虚寒无表证,咳而胸满,口不渴者。大旨是温化痰饮,针对太阴里寒。至于茯苓,不过是协助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削弱病势而已,它和甘草守中利湿罢了。因此,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实为主脑也。
陈修园夫子那个小柴胡去掉人参姜枣加细辛干姜五味子,里面也有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这个组合。莫非他老人家也是“蓄谋已久”呢?
回过头来看小青龙汤。除了这个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以外,还有麻*桂枝芍药法夏。麻*桂枝,是麻*汤的主脑,桂枝芍药,是桂枝汤的主脑。这就综合了这个麻*汤开表,桂枝汤解肌和营卫的功用了。这样讲,好像说得过去。
而在麻桂芍三药里面,相对麻桂,芍药就是个帮助功能了。至于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那就是个佐助功能了。作为使的呢?只能说是甘草了。因此我个人如此看待,麻桂为君,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为臣,芍药半夏为佐,甘草为使。以麻桂开表寒,以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守中化痰饮,以芍药和血,半夏降逆化痰,血和则痰饮皆去,甘草守中并运四旁。
历来的医家有很多把这个小青龙汤用得很好的,把它推崇为治喘神剂。对于新发之病,治之甚捷。对素体有疾的发作者,作为治标剂还是很神效快捷的,得效中病后就得改方法,缓治缓疗了。
关于这个小青龙汤,改良的前辈很多,比如李可和张锡纯先生。
李可的小青龙虚化汤,麻*、桂枝、蝉衣、芍药、炙甘草、附片、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人参、茯苓、炙紫菀、炙冬花、壳白果、生姜、鲜竹沥。这个方是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人参茯苓四逆汤,再加炙紫菀、炙冬花、壳白果、生姜、鲜竹沥。
这个方用得好是很见效果的,真的是个创举。但是李老用药,方量都比较大,须素有修为的中医临床上斟酌使用。
因为小青龙在临床上驾驭不容易,张锡纯先生创了一个从龙汤。龙骨、生牡蛎、生杭芍、清半夏、苏子、牛蒡子,这个方呢,也很好,可以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未全愈或愈而复发的情况。这个从龙汤呢,有时很好,也有不好用的时候。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创举。喘病难治,还真没有人敢吹牛皮。
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的咳喘,那么还有一个方子,治外寒内饮膈热的,叫定喘汤,方歌:定喘白果与麻*,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芩兼甘草,肺寒膈热哮喘尝。这个定喘汤,其实很好用,临床效果很不错的。
一个外寒内饮,一个外寒内热,看起来好像不搭边。其实,外寒内热,里面也是有痰饮的,并非没有。而痰饮久郁,由于肺本身特殊的生理结构,里面也是有郁热的,就算是寒饮,不过是寒饮为主,里面还是多少夹了一点郁热的。所以小青龙里有时会考虑到加点石膏。
长沙本的《伤寒论》好像原来在何键手上,那里面有个小青龙汤加石膏,用于外邪内饮相搏兼有邪热。这个理解起来不难。所以,只要外寒内饮的患者痰涎清稀如水,可以考虑加点石膏。比如酒客,烟客反复发作的,都可以考虑使用。个人认为,我们中医对象的认识很好,但是西医解剖学也给我们观察内象,进一步探寻生命本质提供了帮助。
关联性的药方,还有一个射干麻*汤,这个方出于《金匮》,是个和小青龙相类的外邪内饮的治剂。不过区别在这个方对应的证候侧重于上气痰鸣。它不是有一个“喉中水鸡声”的提醒么?
厚朴麻*汤呢?厚朴、麻*、半夏、杏仁、石膏、五味子。《普济方》引《指南方》,主治脾咳,咳则右胁下痛,引肩背痛,甚者不可动,动则咳,恶风脉浮。
其实呢,虽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是总不能离于肺。我们先不管它所谓“脾咳”,仔细看,麻*杏仁石膏,就是一个麻杏石甘汤去了甘草。杏仁配厚朴呢?《伤寒论》里有一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佳”,可见杏仁厚朴合用,它能治喘家作,能平喘。
还有个五味子,敛肺气,不使过泄。半夏呢,燥湿化痰。厚朴麻*汤,看起来就是肺中郁热,胃气不降罢了。
所以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汤,厚朴麻*汤,定喘汤,在新的世情和病谱面前,合方使用真的是大有用武之地。当然,你未必要全拼,拼意就可以了,加味也不妨碍。我个人对大方小方没有啥看法,能够治病就行了。
今人体质,锻炼不够,我们用小青龙汤时,一个要注意原方后的文字指导,一个要注意加一味补肾药,再加个灵磁石。生病的很可怜,治病的也不容易。认真权衡总是好些。当然我是庸医,明医读到这里时可能会笑。这也无妨,谁叫我是庸医呢?
末流郎中谨上
周末分享:不孕不育简议
天壤之别治膝痹——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6)
天壤之别治膝痹——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6)
带状疱疹后遗症——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7)
类风湿的治疗——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8)
突发性耳聋耳鸣——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9)
治飞蚊症和白内障——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10)
腹泻、腹痛及胃气上逆——易安×形法学习实践录(11)
和气术(附视频)消肝囊肿及各种包块结节——×形法疗效反馈(86)
不寐的病机病因简议及简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