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这首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栀子花作为常见的观赏花类深受人们喜爱,但是栀子的果实作为“隐藏高手”,一般人可能就不太了解它的作用了。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跟随宋永刚老师,深入剖析下栀子的四大功效——
栀子首载于《本经》,其曰:“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其为茜草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以个小、皮薄、饱满、色红艳、完整者为佳。栀子可生用、炒用或炒焦用。生用,长于泻火;炒用,苦寒之性缓和,不易损伤中气;炒焦,善于凉血止血。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它能够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常用于:
①热病心烦,配伍淡豆豉,如栀子豉汤。
②湿热*疸,配伍茵陈、大*,即茵陈蒿汤;湿热淋证,配伍大*、车前子等,如八正散。
③血热吐衄,配伍*芩、*连等,如*连解*汤。
④热*疮疡,配伍*连、川芎等,如温清饮。
药理分析 01镇静除烦《本经》描述栀子只云其主“胃中热气”,而未提及心烦,“胃中热气”可能是心烦的一种延伸。而在《伤寒论》中多次用栀子类方治疗心烦,如栀子豉汤主治“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烦热,胸中窒”等。除上述症状外,栀子甘草豉汤主治“若少气者”;栀子生姜豉主治“若呕者”;栀子厚朴汤主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干姜汤主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栀子主治心烦无疑。
从烦的字形来看,从火从页,火是热邪,是指烦是由于热扰心神所致。页在古代是指头颅。“烦”字之前冠以“虚”字,说明了病邪的性质是“虚”,而非“实”。但这种“虚”,并非指人体正气不足所造成的虚,而是指与有形的邪气相对而言的虚,无形的为虚,如无形的邪热即为虚邪;有形的为实,如人体内的痰饮、瘀血等均为实邪。《伤寒论》第条之“按之心下濡”,即为“按之心下软”,说明无痰饮、瘀血等实邪。
此处的“烦”,不仅是患者表述出来的心情不佳,有时医者也能够直接观察到。如患者容易紧张,表现为与他人交流时局促不安,或搓衣角;或不停在挠头;或因紧张而说话时吐字不清、表达不流畅;或未曾说话却满脸通红,这些情况均属于烦的范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栀子具有较强的镇静安定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多种苷类有关,如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等,临床常用于各种疾病伴有焦虑症状或焦虑症的治疗。
02治疗食管炎栀子对食管炎具有特殊的针对性,栀子煎液在进入胃的过程中,必然经过食管,对食管炎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栀子所含多种苷类,能够消除食管局部的炎症,对于食管炎之食管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之炎症明显者,疗效尤为卓著。《伤寒论》第77条明确指出,栀子豉汤主治“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胸中窒”,即胸部后侧憋闷感、室息感,食物下咽过程中不适感、阻塞感,这就是食管炎之表现。
并非所有的食管疾病都可以用栀子,比如食管癌患者,如有手术指征,最好选择手术治疗。
03治疗痤疮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脓疱型痤疮,即表现为脓头,感染症状明显,此类痤疮最宜应用栀子,在《本经》中即记载栀子主“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大都属于皮肤类疾患。因为栀子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多种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能够对抗炎症的发生。临床凡见于有脓头的痤疮,均可使用栀子,栀子宜与*连、*芩等同用,如*连解*汤;也可与当归、熟地*、*连等同用,如温清饮。
但无论如何,痤疮属于难治性疾病,只有坚持服药,树立信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04消炎利胆《伤寒论》之茵陈蒿汤主治“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栀子柏皮汤主治“伤寒,身*,发热者”。以上两方都用了栀子,而且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作为主药,可见栀子能够消炎利胆退*。药理研究发现,栀子提取物可使胆汁分泌量增加而有利胆作用。笔者推测,其利胆作用不仅是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这一条途径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其消炎作用。
中医用栀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烦,一是热。若用于烦,可根据烦的轻重,酌定用量,5~20g不等。而用于热,症见舌红、唇红者,用量宜大,15~30g为宜。
再就是根据患者大便情况酌定使用栀子。《伤寒论》第81条指出“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说明栀子苦寒易于败胃,伤阳气,所以对于脾胃虚弱之便溏者,不宜用。而对于心烦焦虑而兼有便溏者,可酌情配伍干姜以制约栀子的苦寒之性。
用好中药,不仅对于临床组方有很大帮助,还能简便易用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健康小问题。本文的作者宋永刚老师,是一位几十年来坚持在中药教学和中医临床一线的老师。他在长期的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过程中,精心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写成了这本专门分析医生张仲景常用中药的著作——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从来源、传统表述、药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常用30味中药。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对药物功效进行了合理的药理分析,并在每味药下分享自己积累的临床验案和按语,对研究药物的应用补充了具有说服力的案例。
▼往期精彩回顾▼用了30年的治皮肤瘙痒的方子,赶快收藏这张方子大寒大热,却是慢性肠炎腹泻的克星(参与文末互动得福利)
治疗痛风的专方、专药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张仲景常用中药新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宋永刚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