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在中医看来,是这样的: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
关于“咳嗽”,在许多医书上都有经方,我们接下来就看看:胡希恕老先生是如何运用经方的?胡希恕老先生治疗咳嗽的特色经验是什么?
咳嗽的特色经验
治疗咳嗽的经方有很多,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
如果要问为什么?
是因为——咳嗽与痰饮有密切的关系!
在《金匮要略》中咳嗽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
对于痰饮的治疗,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蓟和之”,这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
一、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
就像这个病例:
*某,女,3日岁
初诊日期年月1日: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刺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
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冶以温化降逆。
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咳即止。
胡老说:
本方是:小半夏+茯苓汤+厚朴、苏叶而成。
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
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二、痰饮郁久常化热真寒假热要认清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未能辨清寒热。
就像这个病例:
李某,男,63岁
初诊日期年1月4日:咳嗽吐*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
服过药的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腻,舌尖红,脉弦滑细。
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
小青龙+石膏汤:
麻*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三钱,减生石膏为一两,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已不见*痰,去生石膏,继服1剂症已。
胡老说:
看他现在的症状,有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
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
所以,不去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
三、外寒内饮常同犯解表祛饮必并行
指出了张景岳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这是从理论上分类。但是,实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并存,内伤易招外感,外感也易导致内伤。
就像这个病例:
夏某,女,3岁
初诊日期年1月7日:近3年来每年冬春犯咳嗽。本次咳嗽已发作两月。前医曾与三拗汤。杏苏散加减无效,后又以止嗽散加减二十余剂亦无效,再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效也不明显。
近来症状: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恶寒,四肢凉,口干不思饮,胸闷,胃脘痞满,纳差,便塘,苔白滑,舌质暗,脉沉弦细。
此证属外寒内饮——小青龙汤加茯苓方证
胡老处方:
麻*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四钱,半夏五钱,茯苓四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胸闷、吐痰减少,继服六剂,咳嗽明显减轻,再继服两周咳平.他症也随消。
胡老说:
表有寒邪,里有水饮,水饮停于里,则里有所阻,表亦不适,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强宣其表.激动里饮,变证百出。
若单利其水,则引邪入里,等于闭门揖寇,引狼入室。
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水逐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
本治疗方中用麻*、桂枝、白芍、甘草发汗以驱外邪,半夏、干姜、五味子、茯苓逐寒以祛里饮,故表解里饮去,则咳自止。
文章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