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
A.行气疏肝
B.燥湿除满
C.活血通络
D.利水消肿
2.原方重用生姜的是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苏子降气汤
D.厚朴温中汤
E.旋覆代赭汤
3.原方注明“不用姜”的是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苏子降气汤
D.厚朴温中汤
E.旋覆代赭汤
4.配伍肉桂以温补下元,纳气平喘的方剂是
A.定喘汤
B.八珍汤
C.苏子降气汤
D.地*饮子
5.天台乌药散与暖肝煎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当归、枸杞子
B.沉香、川楝子
C.肉桂、木香
D.乌药、小茴香
1、A
[答案解析]天台乌药散以乌药为君药,其性辛温,入肝经,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臣以青皮、木香,疏肝理气止痛,小茴香、高良姜,暧肝散寒止痛,君臣配伍,共奏行气疏肝(A对)、散寒止痛之效。
2、E
[答案解析]旋覆代赭汤方证,即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其中,佐以生姜,其用量独重(E对),一为和胃降逆,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3、A
[答案解析]定喘汤证,即素体痰多,复感风寒外束,致痰热内蕴证。姜性辛温发散,温肺散寒,主治肺寒咳嗽,因此,原方特别注明“不用姜”(A对)。小青龙汤原方用法为“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B错)。苏子降气汤原方用法为“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C错)。厚朴温中汤原方用法为“合为粗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D错)。旋覆代赭汤原方用法为“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E错)。
4、C
[答案解析]肉桂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苏子降气汤功效是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故肉桂在该方中主以温肾而纳气止喘(C对)。定喘汤(A错)、八珍汤(B错)中不含肉桂。地*饮子中附子、肉桂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与君药相伍,以增温补肾阳之力(D错)。
5、D
[答案解析]天台乌药散方含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暖肝煎方含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以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二者均含辛温之乌药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小茴香以暧肝散寒(D对)。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理气剂主要适用于气滞或气逆病证。凡是肝气郁滞或脾胃气滞而见脘腹、胸胁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等症;或是胃气上逆或肺气上逆而见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症者,均可用理气剂治疗。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辨清气病之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著气滞实证,当须行气,误用补气,则使气滞愈甚;若气虚之证,当补其虚,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
(2)要辨兼夹病证,若气机郁滞与气逆不降相兼为病,则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配合使用;若兼气虚者,则需配伍适量补气之品。
(3)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容易伤津耗气,易动血或动胎,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对于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均应慎用。
细目二行气
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配伍意义:本方治证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湿、食六者相因而郁,称之为六郁。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治宜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方中香附辛香,主入肝经,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
川芎辛温,主入肝胆经,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主入脾胃经,消食导滞健脾,以治食郁,共为臣佐之药。因痰郁多因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亦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全方配伍特点:五药治六郁,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等以助行气解郁;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助活血祛瘀;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以助利湿;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以助消食;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酌加*芩、*连以助清热泻火;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蒌以助祛痰。
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
组成:柴胡二钱、陈皮二钱、川芎一钱半、香附一钱半、芍药一钱半、枳壳一钱半、炙甘草五分。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一枚、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胸部满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配伍意义:本方病证由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于胸中所致。治当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方中以瓜蒌为君药,甘寒入肺,善于涤痰散结,理气宽胸;以薤白为臣药,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二药相配,散胸中阴寒,化上焦痰浊,宣胸中气机,共为治胸痹的要药。佐以辛通温散之白酒,以增行气通阳之力。药仅二味,配伍精当,共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使胸中用气宣通,病浊消散,气机宣畅,则胸痹诸症可除。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治宜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方中半夏辛温,主入肺胃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是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是为臣药;二者配伍,半夏散痰结,厚朴行气结,主治痰气互结之证。茯苓甘淡渗湿健牌,以助半夏化资,符合“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说。
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可以制半夏*性。本病因痰气互结于咽喉,故又以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梅核气自除。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厚朴一两、陈皮一两、炙甘草五钱、茯苓五钱、草豆蔻仁五钱、木香五钱、干姜七分、生姜三片。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脾胃伤于寒湿,气机壅滞所致。寒不温不去,湿不燥不除,气不行不畅,故当行其气、温其中、祛其寒、燥其湿。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君药。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湿运脾,为臣药。
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助厚朴消胀除满;干姜、生姜温脾暖胃,助草豆蔻散寒止痛;茯苓渗湿健脾,均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功兼佐使。诸药合用,共成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功,使寒湿得除,气机调畅,脾胃复健,则痛胀自解。
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
组成:天台乌药半两、木香半两、小茴香半两、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槟榔二个、川棟子十个、巴豆七十粒(巴豆麸炒川楝子,去巴豆及麸,仅川楝子入药)、酒适量。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证。小肠疝气,少腹控引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沉弦。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治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乌药辛温,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配入青皮疏肝理气、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四药配伍,共奏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均为臣药。
又以槟榔直达下焦,行气化滞而破坚;取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棟子,既可减川棟子之寒,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效;用酒温经散寒,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经得调,则疝痛、腹痛可愈。
细目三降气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二两半、半夏二两半、川当归一两半、炙甘草二两、前胡一两、厚朴一两、肉桂一两半、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痰涎壅盛在肺,肾阳不足所致。具有上实下虚,以上实为主之病机特点。治宜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主,兼以温养下元。方中紫苏子辛温而润,性主降,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是为君药。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为臣药。厚朴辛温苦降,下气宽胸除满;前胡辛苦微寒,下气祛痰止咳。
肉桂辛甘大热,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辛苦温润,治咳逆上气,养血补肝,还可制诸药之燥,同肉桂并用以增强温补下虚之效,共为佐药。略加生姜、苏叶散寒宣肺;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重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以温养下元。
全方配伍特点:降以平上实,温以助下虚,肺肾兼顾,主以治上。
运用:
(1)辩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麻*、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
(3)使用注意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咳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二十一枚、麻*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桑白皮三钱、炒*芩一钱五分、半夏三钱。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或微恶风寒,舌苔*腻,脉滑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由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治宜宣降肺气,清热化痰。方中麻*辛温,既解表散邪,又宣肺止咳平喘;白果甘苦涩平,收敛肺气,祛痰定喘。二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宣肺而不耗散肺气,敛肺而不留邪,共为君药。桑白皮、*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臣药。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生用止咳,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喘咳痰多诸症自除。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由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逆不降所致。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方中旋覆花苦辛咸温,性主沉降,下气消痰,降逆止呕,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质重碍胃,本身已有胃气虚弱,故用量宜稍小,为臣药。
生姜味辛性温,温胃化饮消痰,降逆和中止呕,并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半夏味辛性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人参、大枣、炙甘草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俱为佐药。炙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配合,可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心下之痞硬除而噫气、呕呃得止。
编辑:竹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