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云南建筑大观把历史刻于石碑上新华网客户
TUhjnbcbe - 2024/8/28 17:28:00
白癜风治疗那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云南建筑蔚然大观

类型众多

多民族的融合

多元的地域风情

独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石碑

伫立在云南的各个角落

有的守护边疆

有的记录着民族团结誓言

有的铭记着人民英雄事迹

让我们一起看看云南的石碑吧!

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

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光华街中段,年11月7日,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创建后,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英勇的斗争。年底,中共云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省委主要领导人和大批革命同志壮烈牺牲。年和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分别路过云南,共经过云南现在行政区划的32个县(区),在云南播下了革命火神。年云南地方党组织三恢复重建,团结全省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教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城市领导了“一二一”等爱国民主运动。年以后,云南地下党又在全省广大农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最后配合野战部队解放了云南。年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在全省地师以上干部会议上庄严宣布云南完全获得解放。

为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不朽功勋,早在年12月,云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就通过了在昆明建立人民英堆纪念碑的决议,并于年1月2日在昆明近日楼举行了莫基典礼。年3月,因近日楼拆除,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奠基石迁至人民胜利堂。年2月24日纪念碑建成。碑体通高27米,方形,基座为2层,并利用了基座下的空间内设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馆,碑身底座四壁镶有反映云南人民斗争历史浮雕。纪念碑庄严肃穆,表达了云南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立于普洱民族团结园,“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于年元旦,是普洱专区26种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剽牛盟誓、刻石为记建立而成,此碑石为洁白的石灰石,长方形,高厘米,宽66厘米,厚12厘米,有字18行,碑首第一行横排阴楷《民族团结誓词》六字;碑文为:“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全国来讲是绝无仅有的,是集革命性、历史性、民族性于一体的千秋丰碑,是民族大团结的生动体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见证,是边陲重地各民族一心向党,巩固边防的最好证明,是新中国统战工作的有力见证。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一共有两处,一处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是为表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功伟绩,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于年树立此纪念碑,让后人世代缅怀,永志纪念。碑高9米,底座刻有“赤子功勋”四个大字,碑顶有当年的南侨机工荣誉纪念章图案,巍巍丰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海外华侨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积极抗日。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积极响应,纷纷回国报名参加打击日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年,另一座同名纪念碑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落成,碑体总高16米,上端四条金色横带,南洋机工荣誉证章镶嵌期其间,标志着海内外同胞同心抗战。碑后是记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浮雕长廊,右侧为纪念碑碑记。中间浮雕分别为:召唤篇、送别篇、筑路篇、铁流篇、蹈火篇、胜利篇,左侧是南侨机工英名录,浮雕下方《百雀图》,红色雄伟的纪念碑体直冲云霄。多名南洋华侨机工,满怀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毅然远涉重洋,回到祖国,组成“南洋华侨机工队”,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当时中国沿海港口均已失陷,抗战进入了最艰苦阶段。云南是最重要的战略基地,是大后方又是抗战最前线,滇西仅存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国际通道,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靠这条运输线运输入。南侨机工不顾一切个人安危,冒着烽烟战火,夜以继日抢运军需辎重和兵员,组装、抢修车辆、培训驾驶机修人员。在这期间,许多华侨因战火为国捐躯。

西南联大纪念碑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东北侧,绿树环合之中耸立着一块由著名学者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状,高达1丈5尺,宽8尺,中嵌石碑,碑镌千字之文,记述着西南联大的创建历史和校风校典,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多少年来,昔日是联大学生、今日为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人士都来这里追抚往日联大的校园生活,缅怀先师们对自己的教诲。

碑文叙道,日寇南侵,平津告急,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迁往湖南,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校务由原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主持,于当年11月1日上课。后来局势日艰,上海、南京相继沦入敌手,武汉震动,临时大学正式迁往云南。数百名师生分批南行,多数师生步行、部分师生乘车船,有的更绕道香港,由港经越南,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年初夏抵昆明,校名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年5月4日联大结束,三校迁返平津,历时整整8年。这块碑是研究西南联大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共和国一号碑

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年划定的中缅边界开辟了新中国与邻国和平友好解决边界问题的先河,巩固深化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胞波”情谊。年中缅边境线勘界结束后,在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境内的“尖高山”顶竖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毗邻周边国家的第一块界碑,被称为“共和国一号碑”。中缅边境线总长公里,云南段长公里。腾冲段长公里,总的有12棵界桩,1棵附桩,界线分为南北两段。其中1号界桩是中缅南北边界的起点,往北与怒江州泸水县接界,长.公里,有8棵界桩和1棵附桩;往南与盈江野牛坡接界,长36.公里,有3棵界桩。

站在巍峨庄严的一号界碑旁能看到巍峨秀丽的狼牙山风光、三岔河水库、杜鹃花海、冷杉林、竹林、山地景观,还能俯瞰缅甸境内的村落民居、异域风情。一号界碑坐落的尖高山林区林密谷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徒步红色旅游的好地方。能观赏到红白相间的厚朴花;能看到多种杜鹃和峨眉蔷薇竞相开放;能观赏到葱翠欲滴的寒温性针叶林-冷杉、铁杉和箭竹、马樱花等;12-2月放眼望去白雪茫茫,云雾缭绕让人醉在其中流连忘返。走在山间还能看到九节狸、野牛、山廘等珍稀野生动物。我国的边境地区地形险要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很多界线远离村寨,往来道路极为困难。划界、勘界、竖立界碑等工作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诏德化碑

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目前仅存残破碑文字。碑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仅存八百余字。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南诏陈迹已如烟,而在这千年古村仍矗立着一块丰碑——《德化碑》,其上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的碑文,凿凿印证着南诏雄霸一方的历史,辩说着南诏与唐王朝的一段曲直,其文之雄辩高美,冠盖古滇。

碑文善以曲笔写千秋故事,其叙南诏大胜之后,诏令道“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于是“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表达出南诏国主进退有度、知时守礼的大智大谋和大仁大义。《德化碑》是一块历史的丰碑,除前所述内容外,它还广泛记载了南诏时代云南的诸多史迹,如城廓建置、职官体制、农田水利以及养马、采矿、纺织等业,甚至连温泉疗疾这样的细琐之事也有载述,因此,它是研究南诏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以及民族关系的第一手材料,弥补了许多正史的不足。

富民县红军小松园战斗纪念碑

富民县红军小松园战斗纪念碑位于昆明市富民县。年4月8日清晨,红军六军团十七师从寻甸乐郎出发,经稗子田、三家村下到大木板,欲经小松园往铁索桥,准备继二军团四师过普渡河,10时许与前来这一带布防的滇军近卫一团遭遇,小松园遭遇战打响。十七师三个团迅速投入战斗,五十团涉水过木板河,抢占老干山制高点,用火力压制敌人;五十一团迂回石桥坡,牵制敌人;四十九团继续与敌激战,夺取过木板河通往小松园隘口的大石桥。

老干山北端山脊是控制小松园隘口的制高点,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红军攻上老干山,居高临下往北打,冲到大平地一线,滇军设在乐在的指挥部都暴露在机枪射程之内。滇军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反扑,参战部队增加到两个旅(刘正富旅、张冲旅,其中张旅缺一个团一个营)、两个独立营(个旧独立营、广富独立营),纵队司令孙渡已赶到乐在协调指挥,还有两个旅(鲁道源旅、安恩浦旅)随时可能投入战斗。普渡河铁索桥战斗也打得十分激烈,鉴于敌人越集越多,军团首长决定收拢部队,向柯渡一带转移。红十七师奉命撤出战斗,向东北方向撤退。尾追的滇军碰上自己飞机投下的炸弹一片混乱,红军趁机脱离敌人,向新鸡解、胡家村一线转移。小松园战斗红军伤亡六十余人,歼敌二百余人。

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始建于公元年,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世称“二爨”。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通高3.38米,厚0.25米,碑阳正文24行,行45字,共字,故称“大爨”。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碑文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文体系铭文典范,尤其是雄强茂美的书法,极受书家所推崇,此碑是我国书法由隶变楷的珍贵资料。爨龙颜碑,词采富丽,文笔凝炼,富于感情,反映出南中知识分子爨道庆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就书法而言,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兴酣趣足,意态奇逸。有人将它与灵庙碑相比,认为“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由于书法精美,常有千里之外觅拓本学书者。

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此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

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

一座石碑

一段历史

无论身处何方

终究是云南大地上

抹不掉的印记

深刻隽永

让人无法忘怀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建筑大观把历史刻于石碑上新华网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