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此症一般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经短眠之后即醒而不易再度入眠,甚至通宵达旦均处于觉醒状态。常伴有心烦、头昏、健忘、焦虑等症状,属于睡眠障碍的范畴。
《黄帝内经》最先认为不寐是由于人体昼夜阴阳自然交替之失衡所致。《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该书《营卫生会》篇又说:“日入阳尽而阴受气也,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等,均提示失眠是人体卫气之昼夜正常循环受到障碍,使阴阳在人体内之自然转换失常,卫气由日间行于体表之外卫活动,入夜不能转体内温煦内脏的过程失去平衡,因而导致不寐,《景岳全书》根据人们的神识活动与睡眠之间的固有关系,总结指出:“寐主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对失眠给予了新的解释。因为“心藏神”是为神之舍,其舍宁则神自归而安,人乃得酣睡。否则神游荡在外而不归舍,寐从何来。
中医认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劲、卫阳能入阴等。但如果心脾两虚、气血生化不足、阴精亏耗、阴虚火旺、心胆气虚、宿食停滞化热、湿热扰胃、肝火扰神等因素,都会让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从而出现失眠。治疗原则在于明辨证候,分清主次,有的放矢、补其不足,去其有余,调理气机调谐阴阳,驱除病邪扶持正气,养心安神或宁心安神,助患者恢复正常之睡眠。
国医大师张震长期坚持中医临床实践,深入学习历代名家文献和现代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疏调气机汤基础上加减化裁拟定的“疏调安神汤”,对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其疏调安神汤组成如下:
柴胡,郁金,丹参,
杭芍,白术,茯苓,
山药,仙灵脾,薄荷,
生草,酸枣仁,柏子仁,
五味子,夜交藤,合欢花,
石菖蒲,远志。
方解:在疏调气机、维护先后天的基础上,酸枣仁养心安神、敛阴止汗,有显著之镇静催眠作用,能改善睡眠质量。柏子仁养心安神,滋阴润肠。五味子养心安神,益气生津,能加强大脑皮层之抑制,使皮层之兴奋抑制过程趋于平衡。夜交藤可养血安神通络。合欢花可解郁安神。石菖蒲亦有镇静安眠作用。远志有益智安神祛痰之功,石菖蒲与远志合用可交通心肾。以上诸药共同配伍有利于促进睡眠。
加减化裁:凡失眠患者若有心悸心烦,食少肢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便溏多汗等心脾两虚证象者,可酌加人参(潞党参),山药,木香,莲米,桂圆肉等以增强疗效。若属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而见惊悸潮热,耳鸣腰酸,舌赤口疮咽干,脉细数尺弱等心火过旺心肾不交证象者,可选加生地,麦冬,山茱萸,肉桂,黄连等以使水火相济促进睡眠。若因胃腑气机失常不能顺降,致脘腹饱闷、食滞难消,或呃逆恶心,大便不爽等而难以入眠者则可加厚朴,莱菔子,神曲,焦三仙,甘松等和胃降逆之品治其标,俾中焦和顺自安以利睡眠。症见潮热心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目睛干涩等肝肾阴虚、热扰心神之不寐者,则可酌加麦冬、栀子、生地、连翘、淡竹叶等以清心安神。此外尚有体肥多痰,痰液黄稠,心悸胸闷、眩晕失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应考虑痰热扰心使然,宜加法夏、竹茹、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以安神助眠。
接下来我分享一则案例。
李某,女,45岁,于-03-15初诊。
诊见:患者失眠一月余,因工作调整等原因出现入睡困难,甚者彻夜不眠,心烦易怒,时有心悸,口干苦,喜饮,饮食正常,时有出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心脏超声检查均正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肝郁化火。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宁心安神。
处方:疏调安神汤化裁,具体如下:
柴胡10g、郁金10g、丹参10g、
杭芍12g、白术10g、茯苓15g、
山药20g、仙灵脾15g、薄荷6g、
生草6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
五味子10g、夜交藤10g、合欢花10g、
石菖蒲15g、远志10g、龙胆草6g、
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0g
3剂,冷水浸泡1小时煮沸后10分钟,ml/次,3次/天,2天/剂。
一周后复诊:患者诉睡眠明显改善,梦多,口苦症状明显好转,口干,夜间明显。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微黄,脉弦。继续给疏调安神汤加减,在前方基础上加淡竹叶10g、生地15g,5剂。
一月后随访:睡眠基本恢复正常,未来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