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乐福中国业务80%股权被出售后,另一家外资大型商超——麦德龙中国业务部分股权也选择投身于物美集团。巨大的停车场,随处可见的叉车,“批发+商超”这样不伦不类的概念,让麦德龙的在华业务向来青黄不接。不过从外界的反映来看,这笔生意对物美颇为划算,因交易核心对价中包含的土地使用权,甚至曾让复星国际,万科甚至一些PE都“垂涎三尺”。
年10月11日,麦德龙集团、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股份。多点Dmall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
在麦德龙于今年1月宣布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初期,至少有8家公司参与了麦德龙的竞购,包括复星国际、万科、永辉、腾讯、大润发、苏宁和阿里巴巴。今年7月份,麦德龙对外披露的最后一轮竞购名单上仅剩永辉和物美。
在收购家乐福失败后,外界普遍认为永辉这次势在必得,结果被认为最可能拿下麦德龙的永辉超市这次又败北了。
今年以来,已经有两大外资零售巨头“卖身”退出中国业务,家乐福中国80%股权以作价4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委身苏宁易购。而根据36氪消息,麦德龙中国此次交易中的估值是19亿欧元,若物美80%的股份全部是现金收购,推算此次交易的金额在1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亿,比此前家乐福卖身苏宁的48亿人民币要贵出不少。
规模收入皆不及家乐福的麦德龙为何却卖出了更高的价格?
//
PE,地产竟然竞购商超
//
在Costco会员店火遍大江南北的同时,同样以会员制起家,目标却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小量批发商超”,在入华23年屡次受挫后麦德龙,最终还是选了“卖身”。
年5月,8个“黄金联盟”站在了麦德龙竞购角斗场的中央,他们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博裕资本和房地产开发商万科组成的财团、厚朴投资与生鲜移动电商平台美菜网组成的财团,以及高瓴资本与永辉超市组成的财团。其他竞购方还包括苏宁控股、超市运营商物美集团和私募股权公司春华资本。
今年1月,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康德曾对媒体表示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力否谣言。仅一个月后,麦德龙再一次传出已通过招标的形式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麦德龙欲借股权转让补业务短板,并将转让行为称之为“战略合作”。
众所周知,麦德龙是仓储式的大卖场,它最大的优势是B端用户多,粘性高,再加上会员制政策,让麦德龙在B端占据了优势。
而阿里巴巴几次三番地求合作,也就是想利用麦德龙在B端的优势,加速布局ToB业务。
而为了提升收购的胜算,物美一度在腾讯的支持下,联合高瓴资本与厚朴基金等PE机构共同参与竞购。
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就曾表示,麦德龙40%销售额来自专业B2B销售。不过,即便有TOB端的优势加持,还是难以掩盖电商攻势下,零售商营收收窄的尴尬,即便是家乐福和麦德龙这样的外资零售巨头,所以,他们的撤出并不令人意外。
惊人意外的是,麦德龙卖出了一个比家乐福更好的价格。
资料显示,麦德龙在中国的59个城市开设了95家商场,年营业收入为30.3亿美元,净利润不到万美元。而家乐福中国坐拥家大卖场,尚有一年接近亿元的营业收入。为何规模以及盈利都不及家乐福的麦德龙,却卖出了它两倍的价格?
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估值的方式与净利润挂钩。从麦德龙中国区年财报看,营收仅30.3亿美元,净利润不超过0.3亿美元,按照这个财务数据来看,报价的确高了不少。
实际上,除了B端用户优势之外,麦德龙最大的王牌或是地产,可以发现,这次的竞购对象中出现了房产商万科的身影,对于主营房地产住宅的万科而言,做零售似乎不太可能,更有可能的是看中了麦德龙的地产资源。
//
土地资源宝库
//
上世纪90年代,来自德国的麦德龙,带着“欧洲第二,全球第三零售批发超市集团”的光环走进中国市场,引进了“现购自运”的仓储式商场模式。
在金融危机席卷欧美的年,集团实现历史最高营收.29亿欧元。这一年,麦德龙在中国市场有38家门店,销售额10.52亿欧元,同比增长15%。然后十年过去了,如今麦德龙仍只有95家门店。
入华24年,平均每年拓店不到5家,麦德龙慢得有些尴尬。在这十年里,麦德龙业绩增速放缓并开始下滑,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速则在年开始放缓,年回升至10.5%,年为11.4%。彼时在电商攻势,外资零售放缓脚步导致的门店扩张谨慎之外,扩张慢还和麦德龙的商业模式有关。
与很多外资零售企业不同,麦德龙中国一直坚持买地自建门店,在进入中国后,仍旧坚持只买不租的开店策略。多年下来,积累了庞大的“地产资源”。
麦德龙由于入华较早,其卖场位置不仅大量处在一线城市次中心地带,商场规模和架构更可比拟一些北美奥特莱斯折扣店。由于经营的是仓储式业态,麦德龙单块拿地的体量许多都过万平米,在市郊的门店一般上万平方米,有的甚至达3万-5万平方米。
来源:中国商业地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而这种大型的城市次中心土地,无论是被用作住宅用地,还是作为城市物流中心,都是非常稀缺的土地资源。
有消息人士称,麦德龙除了在中国有95家门店,还在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拥有房地产资产。这十几年间,中国商业地产租金不断上扬,鼎好房产总经理全其根曾在年1月时称,商铺租金每年以5%-8%的速度上涨。更有数据显示,不少租赁期满的大卖场,续租价最高甚至是原有租金的8倍。
有意思的是,麦德龙还将部分土地卖出,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今年7月18日,江阴土拍市场再现一场“厮杀”,其将麦德龙南地块卖出,中粮、金科和旭辉参与抢地,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万科会参与竞购麦德龙的股权了。
只买不租的开店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在低价飙升的时候成了扩张慢的主因,而另一方面,麦德龙或许不曾想到,这个开店策略,能让他在撤出中国业务时获得更大的估值,卖出比家乐福高出两倍的价格。
//
为何是物美?
//
多方资本都参与了麦德龙的竞购,为何最终选择了物美?
实际上,在一批批同期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商纷纷撤出或寻求卖身时,麦德龙也曾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比如进军便利店业务,并在上海开出“合麦家”便利店,最终以失败告终;想要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借助阿里突围线上,可线上业务也并没能给它带来多少增长空间,麦德龙中国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今麦德龙或借助物美并购引入管理理念,以弥补这一缺陷。
今年1月,在披露竞购原则时,麦德龙曾给出想合作伙伴的具体“画像”:一是,可以让麦德龙更接近客户,增加数字化引流和客户访问;二是,可以在数字化方面帮助麦德龙快速提升,实现订单实施与交付模式的创新;三是,可以帮助麦德龙获得更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改善供应链。
根据协议,麦德龙中国未来将继续以“麦德龙”品牌保持独立经营,合资公司除了保留由康德领导的目前管理团队之外,还将保留现有的员工团队。
在不久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也聊到了麦德龙,他说:“物美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一些投资,来扩大物美的作用,这个也是一次机会。我也认为零售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当然是在数字化平台之上的这种经营能力,在今天依然非常重要,而且它也能够让物美在规模上进一步的扩大。所以我也说中国流通产业整合扩大规模的机会,其实现在反而比以前更好了,更有基础了。”
从“画像”中可以看出,麦德龙在电商上的失利,想通过合作对象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