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七物汤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具有解肌散寒,和胃泻肠的功效。治疗腹满里实兼表寒而又有发热脉浮等证。其条文说:“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症见腹满,是属于里证,病见发热,是属于里热,是内有实热积郁。然而,病程已达十日,仍然见浮数之脉,浮脉主表,数脉主热,可见表邪未解。里热可消食,故饮食如故。治疗宜表里双解。《沈注金匮要略》说:“此有表证腹满也。发热十日之久,脉尚浮数,当责风邪在表。然风气内通于肝,肝盛乘胃,故表见发热,而内作腹满;风能消谷,即能食而为中风,所以饮食如故。用小承气荡涤肠胃之热,桂、甘、姜、枣调和营卫,而解在表之风耳”。
本方由厚朴三物汤合桂枝去芍药汤而成,其原方组成为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二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厚朴三物汤以行气除满,泻下实热,桂枝汤以解表而调和营卫;且将桂枝汤中的桂枝由三两减至二两;桂枝汤解表力弱,为防范厚朴三物汤中大黄过于寒凉、桂枝汤中芍药酸敛而妨碍桂枝汤发汗解表,故除去芍药、且将大黄的剂量由四两减至二两。此方重用厚朴,轻用桂枝,所以治疗偏重于里。《张氏医通》说:“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泾渭攸分。其厚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方中厚朴行气消满,导滞而和畅腑气。大黄泻热通便,通降浊气,使浊气借气机通畅而下出,物以借气而行。桂枝解肌散风寒,使营卫之气和合,与生姜相用,使解肌之力专,散寒之力强,散邪之中以和营卫。枳实泄热消痞,与厚朴相用,增强调达气机,并使厚朴温而不助热;与大黄相用,则泻热通便,寓清热之中以调气,使邪不得集聚而消散。甘草、大枣益气,一是助桂枝、生姜调和卫气,以抗邪驱邪;二可使厚朴、大黄、枳实泻热通下而不伤正气,更能调和诸药而相辅相成,以奏其效。
张仲景的一方,是“消癥化瘕”的名方,现代医学用于疑难重症
《金匮要略》:此方作用之多,药效之速,让你难以置信
本方剂具有表里双解的作用,方后注中有加减法:呕,为胃气上逆,可加半夏降逆止呕;下利,是脾气已经受到损伤,则去大黄,以免苦寒再损脾阳;寒多,是为表邪较重,可加重生姜用量以加强解表散寒之力。因为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等。本方证属于积热腹满兼表寒,也有素体脾胃不足阳虚的一面,从这个角度理解,表寒重,重用生姜有两个意义,一是助桂枝解表散寒,二是温中和胃、防范苦寒药物损伤脾胃。
厚朴七物汤与大柴胡汤均为治疗表里同病的证候。但大柴胡汤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故以小柴胡扬与小承气汤化裁。厚朴七物汤证属太阳阳明合病,故以桂枝汤与小承气汤化裁相合。二者均以洽疗里证为主的两阳病变。厚朴七味汤以发热、脉浮、腹满,大便干结,为辨证要点。根据本方剂主治内有积热、外有表寒腹满的应用,现代医学将本方用于治疗素有脾胃病变,又感受外邪而表里同病的腹满证,用之得当,可取得解表攻里的功效。现代应用本方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痔疮,慢性结肠炎,慢性肠胃炎或溃疡,肠痉挛,胃痉挛,幽门水肿以及肠胃型感冒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厚朴七物汤并不单纯治疗腹满而兼有表证的患者。除此以外,并可治疗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腹部胀满,只要药物加减适宜,辨证准确,治疗的范围及其广泛。因桂枝汤除有解表的作用以外,尚有温中、通阳、祛寒的功效。佐厚朴三物汤行气荡积,而不伤阳。若加大桂枝的剂量,可使较为寒凉的泻下剂,变为温性的、除实行气的泻下剂。造成腹部胀满的原因很多,可因实热之邪积于肠中,致燥粪聚结,成为阳明腑实证的腹部胀满;也可因水湿之邪积于腹中,再因阳气不足,中气虚寒,产生浑浊之气而发生腹部胀满。厚朴可行气除腹满,既可以治疗大腹胀满,也可以治疗胃脘部胀满,故本方也可以治疗胃脘胀满,故其拓展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腹满拓展到脘腹胀满、胃脘部不适,二是脾胃阳虚同时有积滞化热的寒热错杂证。
总之,厚朴七物汤主治表里同病的腹满,其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证相兼。症见腹满,腹痛,大便硬或不大便,饮食如常,发热,恶风寒,脉浮数;也可主治阳明肠胃寒证。症见腹满,腹痛,且以胀为主,大便不畅,舌淡,脉沉。但此方治疗腹满,若属实热之证,服后泻下肠中的实邪即愈。如属虚寒之证,服二三剂以后,也很有效。此为肠中停滞之秽浊之物得以排出,腹胀可暂时得到缓解,但不久还会因虚寒所引起的浊气再次充斥于肠中,故腹胀又会复发,此时应减去大黄,加大桂枝的用量,以温中去寒,再加茯苓、白术等补脾祛湿的药物,方可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