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当你学会独处》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这句话是我最大的收获,但与周国平先生所解释的不同,我所理解的“安静”是仅在独处的时候,让自己保持清醒思考的状态,而“丰富”中所蕴涵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也是可以为现实生活的更进一步服务的思考。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过于重视精神生活,书中虽有写“所谓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执着和超脱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但全书却仍过于重视超脱,重视灵*,重视形而上的自己。
我是个俗人,在我看来,现实生活永远是高于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为了更好的现实生活而服务的。学会独处,是一种精神生活的状态,是为了更清晰地思考问题,思考自己。学会独处,学会爱自己,学会和自己做朋友是非常重要,或者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态度,但却不可过于神化它。
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内向的人,也经常会处于一种独处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我并不苦恼于自己内向的性格,因为内向有时候可以让我更专注地思考问题,或生活,或工作,也或人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每每有新的想法都会让我获得深深的满足感。我想这就是丰富的安静这种状态。
但长时间的独处总会让我不可避免地迎来无聊的状态,不知如何去安排接下去这独处的时间。思考的现实问题总有结束的时候,而思考人生?太过空泛了,对于过去,我不想过于执着,对于未来,我也不会过于期许,偶尔的回忆与畅想足矣。至于形而上的自己,偶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我指路就好,经常的出现会让我处于一种舒适区的状态,失去现实的斗志。
书中说“物质的东西,多一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没什么,能保证基本生存就行”但什么是基本生存?一线城市基本生活的物质标准是远超四五线城市的标准,如果非要如此思考的话,是否对于人们来说,四五线的城市更加适合生活。更极端一些,那些丁克人是否就是这种状态?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可以再看一下蔡崇达《皮囊》中的《厚朴》和《天才文展》,厚朴与文展都是拥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人物,但两人的精神生活都在一点程度上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从根本上在改变的。最终的结果是随着现实生活的不理想,而导致精神生活的全面崩塌。
我觉得对于物质的追求,永远都是需要,只要不是迷失在欲望之中,如果人人最后都只追求内在的精神生活。那么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该如何?科技的进步源于需求,源于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如果对物质的要求仅仅执着于基本生存,那么社会的进步一定会缺少源动力。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天性,并不是追求书中的形而上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有些人就是喜欢重视物质上的享受,这种享受就是他可以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
学会独处,学会享受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安静,但永远不要脱离现实,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合作共赢,更多的是一定程度的妥协。适当的独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但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
《当你学会独处》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是感悟与思考,但这种感悟却与书中的内容相去甚远,学会独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更好地享受现实生活,而不是沉迷于精神生活。真实的精神生活也永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支撑。
看完这本书,真的应该再看看《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