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慢读丨海南古村门岁月带不走的儒家踪影
TUhjnbcbe - 2023/9/23 20:02:00

在海南,尤其琼北地区,许多村庄还保留着各具特色的古村门。这些古村门除了有共同的防御性能外,有的是记德载功名,有的是文教薪传,昭示世人,有的是记事传古。它们静静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记录下历史的沿革、*治文化和宗族民俗,涵括了儒家文化在海南的传承与传播过程。更为难得的是,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门是集实用性、观赏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目前海南各地所遗存下来的古村门,固然有许多保存完好,但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历经百年战乱,自然侵蚀,各类天灾人祸,海南的古村门更多的是残墙断壁,完全未遭破坏的古村门甚少。它们大多在荒郊野岭,为荆棘所覆盖,有的石材被拆去铺路或修水利,有的匾额弃于旷野,字迹模糊难认。

海南古村门绝大多数分布在琼北的火山地区,如海口的石山、永兴、长流、遵谭、龙桥、龙泉、龙塘、旧州、新坡、灵山,澄迈的老城、白莲、美亭、东兴,定安的翰林、岭口、龙河等地区。

琼北古村门。来源:海南日报

“小舅仔,穿长袍,‘垯门’站,迎新官”。这是在羊山地区流行的民谣,即新郎接新娘时,要在村口‘垯门’处,由媒婆禀告女方父老,同意后,由小舅子引路,方可入村。‘垯门’指村门,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村与外界的分界点。

海南闽语中的“垯”,指石门,羊山当地村话中读“门阙”“门屋”。

琼北地区的古村门起源于我国古代皇家的阙亭,阙亭也叫阙楼,是一种皇权或威严象征,更多的是有防御、抵抗外来侵略作用。自古以来国有界,城有墙,家有庭院。古代宫殿,包括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阙楼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也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

从海南汉民的古村门中清楚地看出,他们的“过琼公”大多是在不同朝代从福建闽南一带迁移而来,他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倡导儒家“和善文化”,崇尚儒家“孝道”“和平”“向善”“仁”“义”“礼”“智”“信”等普世之道,追求纯朴优雅,修身养德,向世人传播的一种和善文化,创造一个充满和平与向善、文明与博爱的家园。

吉祥图文企盼福气

海口市遵谭镇儒云村村门,其上嵌有“云程发轫”的石牌匾。李幸璜摄

在琼北乡村,处处可见到受儒家文化影响留下的痕迹,如海口市遵谭镇儒钟村村门的“勤俭孝友”“仁居由义”、龙泉镇雅咏村“各守忠孝”、龙塘镇“康乐和亲”、永兴镇陈球村“礼仪淳风”。

石山镇美安美玉村的“福门”或叫“太极门”是较有文化特色的。门额上刻着“文富坊”三字,门顶上有石刻的“太极”图案,背面刻着“福”字,明显的牌坊村门合一,集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及儒家文化为一体的古村门,全村有吴、陈、王等多姓,村门上无落款时间,村史族谱无记载,不知何时所建?为谁而建?“文富”何意?是否有“文章华国,富厚传家”的寄意不得而知。

太极图的最早传出为宋朝道士陈抟。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创建了太极理论及太极图。此处恰好是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故乡,白玉蟾是海南石山镇典读村人,是我国南宋著名内丹理论家,是内丹派南宗派的鼻祖。两者之间是否有互相关系,有待考证。美玉村的先民把“福”镶在村门上,意在“开门迎福”。福文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俗文化。它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华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

取意“诗”“礼”有“雅”有“颂”

石山镇荣堂村的“太古仙门”,太古在海南话中是很久很久的意思,太古仙门指的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究竟有多古老,通过仙门进入古村。整个村子就是一个火山石的世界——小路、墙壁、庭院、戏台、庙堂甚至磨具、石盆、石碗、石桌、石凳,都是用火山石做原料。说不清这个石头村到底有多少年历史,脚下是火山石铺就的村道,历经多年的风雨,多孔的火山石被磨光发亮。

海口市石山镇荣堂村古村门。李幸璜摄

在离太古仙门北面约米处,有一傍坡而建钟氏古墓。从碑文上得知墓主名钟明显,生于年宋徽宗壬寅年,卒于年宋孝宗丁未年,是海南钟氏迁琼鼻祖。据《钟氏族谱》记载:宋高宗在位时,适逢朝廷举行全国考试,钟明显高中进士,任官知县。因南方之乱,被封统领武官,领兵南下海南平乱,后解甲归田择居石山图头山村,今石山镇荣堂村。钟明显生育三男一女,长子钟维统出身于拔贡,次子钟维绪出身于岁贡,三子钟维纶出身于处士,父子俱贵,兄弟齐名,人称花萼联辉,历代子孙相传,散居全省各地。现已传至四十二代。如此看来,该村庄有近千年历史,可说是千年古村。村庄四面树木葱茏,花果飘香,如人间仙境。

遵谭镇雅颂村,全村二百余户,近千人口,均为钟姓,走进村中,钟灵毓秀,村民厚朴,平淡而自然。问起村中老人,不知“雅颂”何意?自称是明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右侍郎钟芳后人。

据《钟氏族谱》的“钟筠溪年谱”中记载:钟芳幼年丧父,自幼聪明颖异,他后来考取功名,官至布*司参*、布*使,南京太常侍卿兼国子监祭酒、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他文章卓悦,被誉称“岭南巨儒”。他身在宦海却能贤德高义,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与其家风颇有渊源。钟芳的良好家风由来已久,其在“家训”中严格要求子孙注重家教,尤其要安贫乐道,不能让身心失守。取名“雅颂”是否钟芳之意,无法考证。钟氏堂号为潁川堂,堂联:诗书悦性,山水知音。也有诗句“三星日月光,四诗风雅颂”。“诗”指的“诗经”,它由《风》《雅》《颂》组成。

海口市龙泉镇雅咏村石门上的“雅咏诗礼”石刻匾额。钟捷东摄

雅颂村也叫“儒钟村”,无独有偶,在同一镇咸谅村委会和永兴镇同样也有“儒钟村”,尤其永兴镇儒钟村附近一小村庄也叫“雅颂村”,同样均为钟姓。他们是否均为钟芳后裔,是否同族同支有待研究。

龙泉镇雅咏村有个“雅咏诗礼”门,指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本指《诗经》和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此泛指读书人家以诗书仪礼教育子弟。雅咏村全村韦姓,据海南《韦氏族谱》载:他们是唐代韦执谊后裔。韦执谊是唐代顺宗李诵朝宰相。他是“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改革失败,将韦执谊贬为崖州司户参*。

筚路蓝缕以启文明

海口市龙泉镇大叠村有一座建造*庆元年的石头村门,这座匾额上刻着“云从”二字的村门,文字蕴含着某种意义。据该村民龙登毅介绍,大叠村的居民多为龙氏。龙者,腾云驾雾,气势非凡,从云,意为龙氏一族在此开枝散叶,子孙兴旺。

遵谭镇儒云村有座“云程发轫”门。该村门较为气派。上有瓦顶凤角漽边,做工精致,现已荒废,隐隐约约可看出正门刻着“云程发轫”字样,落款不清;背面刻着“人文蔚起”。云程发轫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出处为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永兴镇儒本村的“三多门”“九如门”,两门相隔数米,落款年代不清,字体没有漆红,但可看出“三多门”“九如门”字样。三多,多福多寿多子。九如,山、阜、陵、岗,如川之至、月之恒、日之升、松柏之荫,南山之寿。为吉祥之语,祝贺之意。

又如龙泉镇金玉村的“奇甸文明”门。该村门在前几年建设生态文明村中被修饰,外表以水泥白灰覆盖,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面貌,但陪同的当地历史爱好者李博根介绍“奇甸文明”为原笔迹,落款时间不详。何为“奇甸”?“奇甸”两字最早出现在汉代的《茂陵书》对海南的记载:“南溟浩瀚中,有奇甸数千里……”明太祖朱元璋重视海洋开发与利用,一直把它当作自己领域,明代正值海南人才蔚起,太祖大悦,亲敕封海南“南溟奇甸”。

海口市龙泉镇大叠村古村门。钟捷东摄

所谓“南溟奇甸”,即天池宝岛,世外桃源。“奇甸”之说,既生动又形象。草木经冬不凋,花开四时不败,禾稻一岁三熟,土著不饥不寒,高寿仙翁,比比皆是。海南人丘濬在《南溟奇甸赋》写到“……爰有奇甸,在南溟中。九州一大宇,四海一通川,介乎仙凡之间,有如仙境而非仙……”

现在的金玉村有肥沃的田野,清甜的甘泉,房前屋后挂满熟透了的木瓜,金*色的*皮果压弯枝条,远处的菠萝蜜飘来阵阵的幽香……,似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除了龙泉镇金玉村的“奇甸文明”,在永兴镇陈球村的古村门匾额刻着“运启文明”、龙泉镇道巢村的“瑞启文明”,遵谭镇安久村、龙泉镇儒庄、美焕村的“大启文明”等等。它们落款均为晚清时期,正是清*府软弱无能,闭关自守,封杀革新,国力日落西山时期,无论是“运启”“瑞启”“大启”,它们的意思大致相同,就是反封建、反帝制。大力开启道德高尚完备的文明之治,创导大同、民主、共和;溃痈虽痛,胜于养*。先贤“大启文明”的铮铮誓言言犹在耳,时时刻刻提醒后代,驱除陋习、亲善博爱。

这些渡琼先祖遭受了官场争斗,内地的战乱或是避难,来到海南,希望能“安家立业”渴望“偃武修文”提倡“大启文明”之风,倡明教育,开启民智,对“文化”“文风”“文明”“文运”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崇尚,代代相传。这种追求早已根植在历史的土壤中,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并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成为海南历史文化的一颗明珠,其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编者注:本文原载于年3月23日海南周刊,见刊有删减)

海南日报新媒体、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联合策划

撰文:钟捷东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袁锋

责任编辑:张运桐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读丨海南古村门岁月带不走的儒家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