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名医类案》中收录了有关清代名医张飞畴的这样一则“千古良方”医案,即一位年少体胖的人,平日里并没有出汗迹象,但总是感觉胁下发冷,一次偶然出行,他正好赶上了暴寒天气,在乘坐的船中吃饭时,却越吃越冷,没过多久便感觉全身畏寒,在离船上岸时,又非常不小心地摔了一跤,然后当天晚上就生了一场病。
这个人总感觉发热头痛,浑身疼痛,尤其是腰脊和左胁尤为严重,左半身不能辗转,感觉冷而不热,但由于有事耽搁了,直到三天后,他才拖着病重的身体去诊治。
药房医生一开始以为是胁痛,便用小柴胡汤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用了其他的汤药医治,但效果仍然不佳,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请来了名医张飞畴来会诊。
张飞畴分析道,此人向来就有寒饮结于胁下,再加上外受风寒,内伤饮食,所以,应该需要辛温解表散寒,同时做到内消寒滞、祛痰化饮、温通血脉,随即便给此患者开了一剂经典的药方——五积散,病人吃了几服药之后,症状果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之后病情也得以恢复。
其实,五积散是出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一剂药方,但也可追溯到唐朝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蔺道人的这本医书在这儿暂且不提,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和剂局方》可是当时的御编药典,它对后世医家的深入研究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五积散这个方剂可以说是“万病于一方”的千古奇方,有着祛寒除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的功效,通常被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除了该医案中的这名患者所出现的病症表现外,对于妇女的气血不和,心腹疼痛,以及月经不调等症状也同样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既然是“五积散”,那么其中的“五积”分别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中医常说的寒、食、气、血、痰。由于外感风寒,郁于肌表,肌肤腠理紧闭,不能让内在的寒邪透达,于是便会出现头痛身疼,发热恶寒,但没有明显的汗出等表实证,体内含有寒邪,伤及阳气,便会导致脾胃的清阳之气受损,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同时,妇人以血为本,如果体内受到寒邪的影响,导致气血瘀滞不通,便会月经不调,腹部疼痛。而该病症的主要起病原因就是寒邪,以寒为中心形成五积,因此,治疗时往往需要以表散外寒、温化里寒为主,兼以行气活血、祛湿化痰。
因为该病证比较复杂,所以,五积散中使用的药物偏多,有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各三两,陈皮、枳壳、麻*各六两,苍术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十二两,厚朴四两,总共15味中药。在所有药物的共同作用下,便发挥着燥湿化痰、温里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可以说是消、温、汗、补四法同用,该方也是治疗此病症的代表方剂。